•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灾难艺术家

    灾难艺术家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戴夫·弗兰科,塞斯·罗根,艾莉·葛瑞那,爱丽森·布里,杰基·韦佛,保罗·谢尔,扎克·埃夫隆,乔什·哈切森,琼·黛安·拉斐尔,梅根·莫拉莉,杰森·曼楚克斯,安德鲁·桑提诺,内森·菲尔德,乔·曼德,莎朗·斯通,约翰·厄尔利,梅兰尼·格里菲斯,汉尼拔·布勒斯,查琳·易,彼得·吉尔罗伊,劳伦·阿什,舒格·林·彼尔德,鲍勃·奥登科克,布莱恩·赫斯基,梅根·弗格森,兰道尔·朴,斯蒂芬·刘,凯西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寅次郎的故事43寅次郎的休息日

    • 更新HD

      少年特工科迪2

    • 更新HD

      凯文·哈特:管他呢

    • 更新HD

      伴侣度假村

    • 更新HD

      好汉三条半

    • 更新HD

      天生冤家

    • 更新HD

      女神

    • 更新HD

      大家早上好!

     剧照

    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7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8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9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詹姆斯·弗兰科从去年起就计划将邪典电影《房间》的拍摄过程搬上银幕,近日该片不仅确定了片名《灾难艺术家》(The Disaster Artist),还找来了以投拍发行恐怖电影为主的新线影业做接盘侠。  2003年上映的《房间》是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邪典电影,该片被很多人视作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影片完全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影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托米·韦素饰演的主人公与他的未婚妻以及最好朋友之间的三角恋情展开,无论是演员的渣演技、剧情的神转折还是毫无美感的运镜都让人印象深刻。2013年,参演《房间》的演员之一格雷·戈泽斯特洛和汤姆·比塞尔联合出版了《灾难艺术家》,回顾了该片的拍摄过程。戈泽斯特洛在书中写到,托米·韦素在开拍此片时完全没有任何电影制作经验。  弗兰兰在担任该片导演的同时,还会出演托米·韦素,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则会出演格雷·戈泽斯特洛。弗兰兰的好基友塞斯·罗根在担任影片制片的同时还在协商加盟演出,另外担任制片的还包括埃文·戈登伯格、Vince Jolivette以及弗兰兰自己。小清新爱情片《星运里的错》和《好景当前》的编剧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已为影片执笔剧本。影片定于今年12月7日开拍。

     长篇影评

     1 ) 《房间》幕后真的和《灾难艺术家》里拍得一样吗?小挖了一下

    james franco这次真是挖到宝,站在巨人肩膀上。tommy wiseau太有意思了,忍不住研究了一下电影和真实的区别,又追了点幕后。

    <the disaster artist>是根据tommy wiseau的好朋友greg sestero与评论家tom bissell合写的回忆录The Disaster Artist: My Life Inside The Room, the Greatest Bad Movie Ever Made改编。(tom bissell 6月现身vox制作的视频Why people keep watching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值得一看。)
    写这本书前,greg的目标就有改编电影这一可能。他研究了好几本改编成电影的类似书籍,比如Ed Wood: Nightmare of Ecstasy, The Pianist, The Social Network,还有127 Hours。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像是一个求生故事。
    书出版于2014年,三个礼拜后james franco和seth rogen打电话给greg说有兴趣拍成电影。这本书的真实性,之前tommy说只有40%,最近改口99.9%。

    最初tommy希望johnny depp来演自己,greg原本设想是javier bardem演tommy,因为感觉<no country for old men>里的javier和tommy很像,另外希望ryan gosling扮演自己。greg觉得dave franco演得比自己当年更乐观积极。

    直到拍摄tommy客串<the disaster artist>的戏份franco才和他见面,此前只是在电话上沟通。franco执导该片时全程也是保持模仿tommy的,seth rogen在howard stern show里说很不习惯,刚开始每次franco跟他说话,seth都要狂笑一会。

    电影<the room>是根据tommy写的540页小说改编的,当然,没有出版过。<the room>原本是打算排成戏剧的,不过tommy然后觉得其实没那么多人会去剧院,于是决定拍成电影。

    关于tommy,目前有报道说他出生于东欧,波兰人,1955年生人,虽然拍摄<the room>时tommy坚持说自己只有二十几岁,实际上当时他大概47岁。所以franco扮演tommy演戏,全程是贴着植皮的。

    <the room>的拍摄据说耗费六百万刀,除了买数码+胶片器材,加上搭景和后期特效等等。那么tommy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至今都没有明确说法,据说tommy做过很多种工作,在饭店、医院打过杂,做服装生意,以及在旧金山和洛城搞房地产。不过greg不相信拍电影的钱是tommy干百样活挣来的,但大家说是帮黑帮洗钱挣的这个猜测greg也不同意。
    不过tommy现在的部分收入不用猜了,franco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透露过:现在<the room>每年都会在美国各大城市至少放映一次,tommy差不多一年能挣五十万或者一百万刀样子。

    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里提到了tommy和greg对james dean的喜爱(顺便提一句,答应让franco改编电影也有franco曾出演过james dean的原因),但是对<the room>影响很大的另一部片<the talented mr ripley>却没提。greg和tommy于2000年1月看的,那是greg印象中tommy第一次坚持看到片尾字幕结束。

    实际拍摄<the room>时,换了三支团队,很多人要么被炒掉要么主动辞职。电影中seth rogen扮演的剧本顾问sandy schklair和paul scheer扮演的摄影raphael smadja坚守到了首映,真实情况是两人没有坚持到拍摄结束。schklair在2001年接受ew采访说:“我可以去跟手握两座小金人的摄影合作,何必再去耗时间拍tommy的屁股”。

    <the disaster artist>里bryan cranston的桥段是franco虚构的。留着络腮胡的greg有机会在cranston当时主演的电视剧<malcolm in the middle>里客串一个伐木工人,但<the room>接下来的戏需要greg把胡子剃了,但tommy不允许他请假去客串别的戏。现实是,greg确实不想剃胡子,因为拍摄<the room>当中就意识到这片子是个灾难,用胡子遮掩一下自己以后好跟这片子撇清关系。

    <the disaster artist>里<the room>拍摄结束,greg和tommy闹翻了,然后首映前和好。实际情况是之后tommy忙于筹备和剪辑电影最终版、给电视台录pg级对白,还有营销宣传,没时间和greg联系。
    greg和tommy当年住一起时,tommy喜欢录东西,经常有不经过greg同意把两人谈话录下来,每次greg发现都急到要毁掉带子。不过两人至今都是好朋友,每天都会讲电话。
    拍<the room>之后,tommy还想找greg合作,但是greg不想,直到这回看完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之后,greg收到鼓舞决定和tommy再拍一部电影,叫<best f(r)iends>,是一个发生在洛城的黑色电影。合作这个片子时,tommy还是老样子,每天迟到4个小时。

    <the room>当年首映的真实情况也跟<the disaster artist>里不一样,据在<the room>里饰演michelle的女演员robyn paris在ew的采访中回忆,首映现场确实有人笑,但是没人欢呼,很多人看了前五分钟就走了。
    <the room>的拥趸在看片时会带着勺子去扔,是因为拍摄时有人跟tommy建议在角色家里放点照片挂墙上,于是tommy放了勺子的照片进去,理由是:让观众的注意力放到角色上而不是墙上。
    <the room>成为今天的cult经典是费了一番时间的。<the room>拍完后几年,直到ew的记者给greg打电话说片子有很多拥趸,要采访他,greg都不敢相信。(附上ew 2008年为<the room>写的特稿地址:http://ew.com/article/2008/12/12/crazy-cult-room/

    正如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片尾字幕写的一样,tommy确实为了让<the room>有机会参选奥斯卡自掏腰包让片子在电影院保持上映两周。

    那块臭名昭著的<the room>大广告牌在洛城一放就是五年,而上面的电话号码确实是tommy自己的,而a24公司宣传<the disaster artist>时,也竖了一支同款广告牌,上面的电话号码会打给franco,模仿tommy的franco。(这个franco上jimmy kimmel live宣传时也说了)




    la times采访中,tommy一开始说不喜欢franco在<the disaster artist>里扔橄榄球的样子,而且觉得灯光打得有问题,后来又否认了,说<the disaster artist>拍得不错,说他自己也不错。

    在查看各种报道后,我发现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之前叫做<the masterpiece>。

    主要参考来源:
    slate
    http://www.slate.com/blogs/browbeat/2017/12/05/fact_vs_fiction_in_the_disaster_artist.html
    newsweek
    http://www.newsweek.com/room-star-greg-sestero-talks-disaster-artist-and-putting-tommy-wiseau-742628
    history vs hollywood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the-disaster-artist/
    people
    http://people.com/movies/who-is-tommy-wiseau-all-about-the-man-behind-james-francos-the-disaster-artist/


    写了这么多,竟然是为了一部三星电影。为什么呢?幕后故事太吸引人了呗。
    对franco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本以为凭商业大片获得大众瞩目,后来不走寻常路,跑到其他领域上蹿下跳,星途让人看不懂的怪咖franco能get到tommy,但也就……
    选材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hold得住,hold得稳。越是噱头十足的素材和人物,越需要导演极强的功力来把控。提一个好榜样,steven soderbergh。

    还原<the room>及其幕后部分做得非常优秀。展现出来的核心是因为无知、自大、财富混合而成的权力,以及对权力的滥用。所有的笑点也是由此而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拍电影幕后的电影,就光呈现?不往下挖了?哪怕挖不好,或者一开始就不打算挖,不如在开头和结尾就直接活泼起来,保持“游戏人间”的态度,也比搞流俗的温情戏码显得平庸要好吧。
    当然了,这是站在一个高期待的角度去分析的。

    the new yorker的影评人 richard brody更毒舌,他直接说<the disaster artist>拍得还不如<the room>,虽说观点剑走偏锋,但论据还挺站得住脚。原址↓
    //www.newyorker.com/culture/richard-brody/why-the-room-is-a-better-movie-than-james-francos-the-disaster-artist

    话说回来,我以后肯定会重看不止一遍的。因为核心部分实在太好笑。
    上次看电影里拍电影笑出声的还是三谷幸喜的《魔幻时刻》,上上次是《买凶拍人》?也许还有别的,但随便想的就这几个。

     2 ) 孤独表演者

    二刷 多一颗星 电影院放映<房间>这段戏 牛逼的不是跟03年原版的房间多么相似 而是台下观众跟导演本人的反应由开始的好奇羡慕虚荣到不适不屑羞愧再到嘲笑从众自我欺骗都被拍出来 影幕下的电影才是最牛逼的存在 还有亮点就是在洛杉矶这个环境里 出现那么一个新鲜玩意 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骂 如果你不说两句 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在好莱坞混的 那么其实对于汤米本身 也是这么一个外行的突然闯入必有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但也不能说汤米不适合拍电影 只是他不适合在那个阶段 在好莱坞中 拍电影。 相反我倒认为 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条件 必然导向他是一名导演 也是一名演员。灾难艺术家也拍出来对好莱坞体制内电影的潜规则其实是压抑人性与限制自我的 电影画面故事固然重要 但跳出电影表象的人性解剖永远是最值得思考反思的 当然 还有一部分加分在与确实比03的汤米帅的不止一点 而且看到片子里的格雷格 会勾起来一些以前与这个偏执变态的导演的一样的思想经历 只是我更极端一些 所以 毫不吝啬 5星送上

     3 ) 看了这部电影,突然能理解《逐梦演艺圈》的导演了呢

    2017-2018北美颁奖季的热门喜剧当之无愧应该授予《灾难艺术家》,好在这部电影不仅让主演詹姆斯·弗兰科获得了包括金球奖的音乐/喜剧片、哥谭独立电影奖等的最佳男主角,还频频被多个奖项题目最佳影片或者最佳导演。虽然第90届奥斯卡的提名具体名单还未出,但《灾难艺术家》无疑即将成为热点。

    鲁迅曾经对喜剧的定义是“将无用的东西撕裂给别人看”。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好的喜剧总是能让人笑着流泪——不仅是对角色的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更是对角色代表的一类人群的可叹可悲。

    2003年上映的《房间》是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邪典电影,该片被很多人视作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影片完全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影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托米·韦素饰演的主人公与他的未婚妻以及最好朋友之间的三角恋情展开,无论是演员的渣演技、剧情的神转折还是毫无美感的运镜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某种视角下其实《灾难艺术家》是邪典电影《房间》的一次解构。

    电影从托米·韦素与他的好友格雷格相识开始,他们为了电影一起私奔到洛杉矶,在面对各大电影公司的拒绝以后,决定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在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以后,托米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电影剧本《房间》,并且要将这部电影拍成一部好莱坞巨制——摄影器材不用租的,一定要自己买;不用实景拍摄,全部都是自己搭景来完成,包括厕所在内;在电影的首映前,电影的两位主演要坐着超长的林肯到达剧院;为了能够申请奥斯卡,托米甚至自费在北美上映了两周……

    托米真是一个有趣又可爱的人。很有钱,在执行导演到银行取两万块钱的时候,工作人员人员说他的账户就像一个无底洞。没有人知道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甚至都不知道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到底多少岁了,就是这样一个对电影执着但没有任何演技的人在2003年完成了自己的邪典“好莱坞巨制”。

    首映礼上,从电影放映开始观众和主创对电影的期待,到主创都看不下去了,再到全场观众都开始“hahahahaha”,包括托米的好朋友格雷格都憋不住的时候,托米一气之下躲到了戏院外面,一个人默默流泪——毕竟这不是他要的效果——那一刻的托米似乎是一个辛苦做了一天的玩偶,自己觉得很好看但被同学嘲笑的孩子。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灾难艺术家》的落点是《房间》和托米,但导演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房间》和托米究竟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它只是一次真正的撕裂,这种撕裂的背后引发的就是一种思考。就比如说中国在2017年终于出来了一部史诗级的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导演毕志飞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影视学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硕士,博士毕业论文《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被誉为国内关于马丁·斯科塞斯最全的研究,很想下载来看,但是万方没有提供下载源。

    非常傲人的科班学术背景,但是他历时12年创作,耗费5000万元的处女作《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甚至在中国电影报的报道中提到第五代导演、摄影顾长卫看过以后说“真的挺好的”。

    导演毕志飞还为这个电影开了一个座谈会,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说它“特别适合当下主流观众看,年轻观众这样一个网络集体”;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说这部电影“可能是一个电影人的指南”;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说“他觉得中学生、大学生这个群体对这部电影接受,非常地热烈”;北京大学校友会成员称赞这部电影导演毕志飞是“目前北大将近120年来第一个电影届的人士,又拍那么好的电影,确实很难得”……

    想当年考研的时候下面名单还有我报的导师呢~幸亏没考上~

    很难想想毕志飞导演是怎样将这么多国内一线的影视学研究的学者请来并且能说出如此好听的话的。

    就像《灾难艺术家》的托米,与他的财富成反比的是他的才华。而《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的才华,与他的资源也成反比。

    托米是可爱的,毕志飞也是固执的。他该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但却不受理解,坚持要为自己的电影再次配音,SNH48不承认自己唱过主题曲便自己录一遍,豆瓣只有2.1分还是要坚持在大年初一上映,表明了要跟观众死磕。

    导演自制海报

    ——蓦然明白,大部分导演知道自己的拍的电影烂,但是毕志飞和托米不知道。不过《房间》还起码有托米拙劣的表演让观众去扔勺子和橄榄球,看《逐梦演艺圈》能扔啥?这是一个问题。

     4 ) 一次《房间》的解构

    有幸能看到这部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灾难艺术家》,它改编自这本由greg sestero(格雷格塞斯特罗,之后简称greg)撰写的关于电影《房间》拍摄过程的书。

    要真正了解《灾难艺术家》,我们需要去了解《房间》这部电影。

    《灾难艺术家》可以说是为电影《房间》立书作传了,而且请来一大众明星参演,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复刻当年的拍摄场景,那么这部《房间》究竟何德何能呢?

    最简单的查阅有关《房间》的评分,会发现它绝对算不上一部上佳之作,当然你如果真的看过这部电影的话,你会发现,一切去描述“烂片”的字眼大概都无法描述这部神作,与此相比,《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等等大家公认的烂片,其实都并没有那么烂,然而令人感到诡异的一点就是,你会很开心地看完这部电影,它的稀烂程度并不会让你对这部电影产生反感,反倒是会让你从这些粗制滥造的台词,糊涂的剧情,糟糕的演技中,嗅出喜剧的味道。

    而这样的电影能算得上烂片界的扛鼎之作,让我们看一下书中是如何描述它的成名之路的。

    电影花费600万美元拍摄,而且中途还鸽了包括主演在内的各种工作人员,电影以35mm相机和hd相机拍摄(都是购买而不是租借,两种相机加一起大概有25万美元)。

    电影上映前两周获得了1800美元的票房,后来两个电影专业学生Michael Rousselet和Scott Gairdner注意到了票上的宣传“Watching this film is like getting stabbed in the head”。他们被电影迷住并组织更多人去看,这群组织创造的一些观看电影的仪式性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在之后被纷纷效仿。他们同时尽自己的能力保证这部电影依旧留在电影院中进行放映。

    这样的行为使得电影《房间》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之后好莱坞喜剧团体为该电影举行了一些放映会,使其获得了更大的名气。

    2009年,房间进入主流媒体视野,出现在Entertainment Weekly,Time,Harper‘s并在CNN,Fox新闻,AVC World News上被提到,它甚至每年会在电视台播出。

    而电影至今还在美国的电影院每周放映,成批的《房间》爱好者在电影院门口排成长队,等待入场。而电影院内,不同于其它守序的气氛,电影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爆笑,尖叫,大家一起跟着角色念出台词,模仿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这成为了专属于这部电影的一种文化。

    而正是在这种具有传奇性的电影发家史下,才有了我们今日看到的这部电影《灾难艺术家》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1.逐梦逐梦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

    《灾难艺术家》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讲的是greg从追求演艺梦,到遇到汤米,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商议拍摄电影,以及台前幕后一系列的事情。

    而电影的开场(在众人评说完《房间》之后)很有意思,将greg和汤米相遇的场景变得更加戏剧化,汤米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只见背影,随着镜头的推移,一个相貌独特的人逐渐展示在观众面前,而他在表演课上的表现可谓惊世骇俗,情感的张扬让人瞠目结舌。这样充沛的情感折服了greg,他向汤米求教,一来二去,两人成为挚友,而两个都对成为演员有着极大期望的人一拍而合,greg和汤米开车去洛杉矶,准备在好莱坞寻求梦想。

    逐梦演艺圈?那当然是骗人的。

    greg除了有着姣好的面容,其实力并不出众(虽然他之前其实也参与过一些表演,不过都是非常龙套的角色),因而虽然被签约,却陷入了遥遥无期的闲置状态。

    而汤米,在他一口欧洲口音之下是一副特立独行的相貌,无论软件硬件自然都不符合好莱坞的选人标准,自然也是毫无可能成为明星。

    既然别人不认可他们,他们只好拍摄自己的电影了。

    2.汤米的星球(tommy‘s planet)

    汤米是个很神奇的人,greg如是说。汤米从来不说自己的年龄,自己从哪里来,然而汤米却有很多钱,多到可以挥霍的钱。

    在现实中,greg是被汤米用一大笔钱吸引才决定出演马克这个角色的(之前他只是wiseau影业的副主席23333),甚至顶替了一个最初出演mark的黑人don。

    电影中自然省略了这些细节,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汤米的自恋,自大,是与他做事的谨慎程度成反比的,他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这是真的),是因为他想做一些之前没有导演做过的事情,他送给greg的礼物是一个印着“汤米的星球”的笔(这是真的),他甚至话费6000美元给自己在片场建了一个能洗澡淋浴上厕所的地方(这也是真的,而且片场本来是自己有厕所的)。

    然而他对于电影的掌控绝对无法匹配上他如此多的头衔(导演,制片,主演,剧本,公司主席,执行董事,投资人,品牌经理,会计,法人,管理层助理,电话接听员,邮件回复员...),电影的拍摄过程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演员对于自己的台词并不熟悉,而他本人出演角色的糟糕演技以及各种临时的念头又给拍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greg此时搬离汤米的住处与女朋友住在一起,众叛亲离的汤米在经历重大的人员改组之后磕磕绊绊地拍完了所有的场景,虽然,没有人认为它会完成并上映。

    3.“This is my life”

    出人意料地,电影在2003年上映了,众主演以及工作人员还有一些观众被邀请到了首映式,汤米在台前说了这样的一句话“This is my life.”

    电影上映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在最开头已经讲过,不过《灾难艺术家》很好地将《房间》这部电影和汤米的生活联系到了一起。

    《房间》里被最多人吐槽的橄榄球,其实是电影中他和greg一起运动的方式。

    《房间》里的“you are tearing me apart,Lisa”也是出自电影里汤米喜欢的片段。

    《房间》里汤米和greg在咖啡馆的桥段也出现过。

    《房间》里经常出现的天台,是他和greg眺望洛杉矶的观景台。

    《房间》中汤米遭到背叛,在《灾难艺术家》中,是他遭到了挚友greg的背叛。

    一切都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塑造了一个心目中最完美的自己,融入生活中的点滴,然而这样生活无忧无虑的自己被好友,被妻子背叛,他陷入狂乱与绝望,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汤米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如此珍视,所以他在剧本中设立了“丹尼”这样一个像他儿子一样的角色,他在剧情中如同丹尼的父亲一样给他照顾,与他谈心,原谅他的错误,而在他死后,丹尼赶走了虚情假意的lisa和背叛朋友的mark,成为了最后一个为他哭泣的人。

    其实这是一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虽然汤米一不小心让他的死充满趣味。

    4.兄弟基情,明星助阵

    说起《灾难艺术家》的拍摄,如何还原汤米不羁的形象以及姿态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我们在电影中很欣慰地发现,詹姆斯弗兰科很好地还原了汤米的形象,语气,甚至还有他的一些小动作(比如随时捋头发),而有趣的是,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扮演了greg这个角色,兄弟二人演绎的不少对手戏都十分精彩并且充满剧情张力,两个人在电影中甚至有了那么一丝基情的味道,而詹姆斯弗兰科为汤米的形象赋予了很有力度的演技,使得汤米的形象立体而又生动,他浮夸,烦人,却又让人觉得可怜而心酸,无法厌恶起来,因为他最原初的梦想是那样简单,而他不改初心,以自己的方式去试图完成自己和greg的电影梦。

    而电影为了还原《房间》的场景与人物也进行了一定的努力,《灾难艺术家》无疑将《房间》的部分场景原原本本地复刻了一遍,两相对照更显出喜剧效果,至于演员,只能说实在无法完美地重现当年那群演员的模样,不过看这部电影的话,还是能在电影中的角色里发现很多惊喜,比如开场的jj.abrams,剧中本色出演的几位明星(大家肯定能认出老白),丹尼的扮演者乔什·哈切森,这些都能让大家会心一笑。

    5.然而,我必须说。

    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好,或者说,他的观感不错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间》本身的魅力之上的。

    我作为《房间》的忠实拥簇者,看了很多遍电影,发现网上无法找到中文字幕(最早在a站有一个比较搞怪不正经的字幕,不过后来a站b站的资源都不见了)后,我自己翻译了一个版本的字幕并上传到字幕网,因为要译制字幕,所以电影的很多细节,台词都看了很多遍,也越发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魅力。

    《房间》的电影烂不烂,绝对是烂的,台词的毫无营养,前后不照应,甚至大篇幅的重复是很大的硬伤,演员演技的干瘪(主要是汤米),剧情的尴尬,包括一些不知所云的镜头,都印证了这部电影烂到谷底的性质。

    然而,我需要说的是,汤米在电影中随着剧情爆发出的充沛(过分)的情感,包括一些对白,都看得出他是认真在对待这部电影的,他真的是把这部电影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拍的。

    事实上,我想分享一下这个《房间》里的剧情。

    我无法不去想象,这里面糅合了汤米自己的人生经历,而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几个男人关于情感方面的讨论,大概也是汤米想通过电影来叙述出的事情。

    就是这些细节,让你觉得这部电影十分用心,这也是使它从诸多烂片中脱颖而出并且受到喜爱的原因:这部是认真制作出来的烂片。

    《灾难艺术家》的效仿,形有点似,神也有点似,虽然可笑依然可笑,不过总觉得比足以称作经典的原作差了不少火候。

    6.

    我觉得,这篇影评虽然开始是在写《灾难艺术家》不过最终的落点大概还是《房间》。

    用一部绝对在水平线之上的《灾难艺术家卡》去致敬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烂片,我想是合适的。

    《灾难艺术家》将《房间》解构成汤米与greg的友谊的象征,两人共同追求的电影梦,甚至是他自己倾尽自己的人生去制作的一部杰作。这部电影使得《房间》本身更具魅力,因为当你了解了台前幕后的很多故事以后,当你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会对于汤米的形象以及台词有全新的理解。当你看过电影很多遍之后,一开始有趣的,引人发笑的台词与行为,会让你产生哲思,你会猜测它本身的意味是否超出屏幕所展示的那样。

    当然,能去美国现场看一场《房间》也是我的愿望,能和所有人一起把勺子扔向银幕,一起高喊“how is your sex life?”“Oh,hi mark”,被这样的气氛所环绕,大概会成为我观影生涯中最难忘的体验之一。

    一部超出其本身的电影,让人反复去玩味,去观看,并从中得到体悟与快乐。

    我想,这就是《房间》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5 ) 《逐梦演艺圈》为什么永远成为不了《房间》

    看到好多人把国内和国际这两部烂片界的中流砥柱进行对比。

    但是很遗憾,《逐梦》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房间》。

    我认为这两部电影,或者说《房间》和绝大部分烂片的本质区别在于,《房间》的烂是穷尽全力而力所不及,最后导致电影的形式大于电影的内容——本来就是一Youtube搞笑视频的水准,偏要参与奥斯卡。而当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幽默感和喜感就体现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吹牛的人很好笑)。

    当然只有幽默和喜感还是不够的,《房间》还是“悲壮”的。这种悲壮体现在小人物和好莱坞的巨大对比之中,体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之中,也体现在付出和结果的南辕北辙之中。这“悲壮”的情感是我们普通人每时每刻每天都能体会到的。所以在《房间》之中,这种“悲壮”的情感格外亲切。

    《房间》把这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起。它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吹牛的人,让你觉得很好笑,但是当你的鄙夷还没开始,它又让你看到了人生的悲壮,你自己每天都会经历的悲壮。所以你收起了嘲弄的笑,鄙夷的笑,展开了理解的,赞美的笑。《房间》也就成为了烂片界的经典。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房间》是烂片界的堂吉诃德。

    《逐梦》以及其他一系列烂片做到了第一点,他们是吹牛的,是让人捧腹的,也是不自量力的。但是没有了第二点,他们不够“悲壮”,没有反差,戏里戏外全都是一副强权的嘴脸。他们无所追求,自然也没有失去,他们享受追捧,且屏蔽了所有恶评。所以喜感和捧腹滑向了更深处,带来了骂名和观众的恶意。

    有生之年,如果我们能看到毕导,郭导,王导,说相声的郭导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自己为什么非拍这些烂片不可,自己有什么难言之隐和软肋苦衷,聊聊他们自己曾经的理想,和现在的处境,再聊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背负的骂名。那么我们也会有我们的《房间》,而且从阵容上来看,我们的《房间》一定会比这部《房间》更邪,更黑,更CULT.

     6 ) 致每一个认真的失败者:《灾难艺术家》与世界烂片史上的传奇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恐惧:迫切地想达成某个梦想,终于下定了决心,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努力,最后却事与愿违。

    在这个时刻,除了遗憾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全都打了水漂,更可怕的顿悟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已达到极限,距离梦想却还很遥远。总能看到其他人顺顺当当地取得成功,可对自己来说,这只是一个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

    最简单的做法当然是不要去努力,或者干脆不要去梦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得到的结果都在意料之中,只是偶尔想起没有实现的初心,感到些许惆怅而已。

    或者,因不甘沉寂而放手一搏,就不得不面对最后惨遭失败的可能。因为生活从来都不像一场电影,没有工整的结构和模式化的人物,更没什么只要努力又善良就必然可以皆大欢喜的定律。

    这就是詹姆斯·弗兰科(付兰兰)执导的电影《灾难艺术家》最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这部电影还没公映就噱头十足,据说拍出了奥斯卡奖的水平,讲的是美国著名大烂片《房间》(The Room)幕后的拍摄故事。付兰兰亲自饰演的汤米·韦索是个古怪而神秘的演员,苍白的皮肤和油腻的长发活像个吸血鬼,不肯透露自己的年龄和家乡,操着一口奇特的欧洲口音,有着不知从哪里来的用不完的钱。在好莱坞屡屡碰壁后,他和好友格雷格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叫《房间》的电影,投入了600万美元,却因剧本幼稚、逻辑混乱、场景怪异、演技糟糕成为世界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它的荒谬可笑倒是吸引观众前来猎奇,最后竟变成邪典(cult)名作,至今还拥有大批粉丝。

    《灾难艺术家》改编自格雷格的同名回忆录,基本遵照了事实,也获得了现实中韦索本人的认可。付兰兰携剧组(包括让自己的弟弟饰演了男二格雷格)高度还原《房间》场景及幕后故事,付兰兰本人更是把韦索这个没有真实身份和成长背景的“疯狂艺术家”演得以假乱真,成了颁奖季热门的“影帝”人选。

    付兰兰自称此片是拍给失败者的《爱乐之城》。同样是想在洛杉矶实现艺术梦,《爱乐之城》的男女主角在分分合合后梦想成真,一个当了影星,一个开了爵士酒吧。《灾难艺术家》结尾的男主角却拍出了烂到极致的电影,没有得到业界和观众的认可(因烂而出名那是另一回事),男主本人依然是个没有过去也没有多少社交关系的独行幽灵。这完全站在了传统美国梦的对立面。

    这本可以拍成一部毒舌的喜剧,嘲笑一个怪人如何因不自量力而沦为笑柄,但付兰兰塑造的韦索身上却带有一种奇特的励志感,可爱甚至可敬。他那单纯的梦想仿佛自带主角光环:早年从事其他工作,后来遭遇车祸差点送命,才终于意识到要为自己的梦想而活。他初识格雷格时就提醒他,要成为最好的演员,并且永不放弃。他们去探访崇拜的演员遇车祸去世的地方,像小学生一样拉钩约定,互相信任、监督,向怀疑过他们的人证明实力。

    撇开水平的拙劣,韦索对事业其实非常执著。他第一次引起格雷格的注意,就是在表演课上近乎疯魔的表演:自告奋勇走上舞台即兴演出,一遍遍嘶吼《欲望号街车》里人物的名字,上蹿下跳最后倒在地上,毫不在意观众会不会以为他有神经病。而在格雷格向他讨教经验时,他直接拿起剧本,在餐馆里大声演了起来。去了洛杉矶,他不甘心扮演三流电影的反派,积极参加各种试镜。听说格雷格找到了经纪人,他也会思路灵活地拜托格雷格帮他引荐。外出吃饭碰到知名制作人时,他更是主动上前毛遂自荐,直接开始背诵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死亡”。而在听到制作人泼冷水说他“一百万年都不会成功”时,他还抱有一丝希望,问“那一百万年后呢”。最后,受格雷格启发,他决心自己拍电影,废寝忘食写出剧本,砸钱买设备、找摄影棚、建剧组,期冀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故事朝“天助自助者”的方向发展着,他对这部名叫《房间》的电影,就像任何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作者一样,雄心勃勃又惶恐万分。开机第一天拍摄第一个场景时,看到剧中两名配角激烈的对峙场面,他和格雷格露出了那种第一次看到作品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型、鲜活起来的兴奋笑容。

    在《房间》的故事里,他很有可能写下了自己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引发剧组的同事们私下猜测,片中悲惨的三角恋是不是由他的真实经历改编。他也尝试挖掘作品背后更深的含义,提醒演员们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看到剧情中关于背叛、关于爱情的本质、关于人和人之间互相控制等等这些更抽象的元素。他还不忘向自己最爱的演员致敬,片中著名台词“你把我搞得四分五裂啦”完全模仿了他的偶像詹姆斯·迪恩电影中的桥段。

    就算是他在工作中那些不讨喜的表现,也可以被解读为试图模仿好莱坞大片时沾染上的业界恶习。比如他一掷千金,买下本用来出租的摄像机、包下巨型广告牌做宣传、高调庆祝电影首映,是因为他觉得成功的电影就该这么做。他坚持要演激情戏,毫不避讳暴露隐私部位,是因为他认为“卖肉”可以增加电影看点。他对手下态度恶劣,出言侮辱女演员,在酷暑下不给演员水喝,是因为他听说希区柯克也曾虐待演员,最后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拍出杰作。甚至是他和格雷格友谊的波折,也符合想象中“黄金搭档”从知己到决裂再到和好的套路。他对好莱坞显然存在许多误解,可这也证实了他的单纯。

    “这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我的人生”,他这样说道,把这部“处女作”当成了自己过往人生经历和好莱坞梦的一个总结。然而,这样一部用心拍出的电影却成了一场灾难。观众看得困惑而恶心,最后直接把悲剧当成了搞笑片,笑声一直传到了放映厅外。他为电影花了600万美元,第一个周末票房却仅为1800美元。这不只是白花了心血和金钱,而是作品中想展现的他的人生和思想被观众践踏在了脚下。后来《房间》因“太烂”成为邪典,使韦索一举成名,可这并不是他的初衷。

    这正是讲述《房间》幕后秘辛的《灾难艺术家》残酷的地方,它告诉我们,一个怀揣梦想并孤注一掷、努力地全身心投入、同时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的人,并不是理所当然要成功的。相反,失败才是更常见的结局。

    在片中,这样认真的失败者不止韦索一个。韦索的好友格雷格同样在不懈追求,从刚出场时主动向韦索讨教经验、不顾母亲劝阻去洛杉矶闯荡,到后来积极寻找从电视剧到话剧的其他演出机会。主演《房间》的女演员靠一句“我真的很想演电影”打动了主创,不惧韦索的言语侮辱,也无需旁人劝慰,冷静地完成了最难熬的激情戏拍摄。一名龙套演员并没有多少戏份,可会在开拍前不断独自操练台词和动作,拍摄一开始就进入角色,情感爆发差点失控。一名老太太演员更是每天清早5点起床,开车来片场,中暑晕倒醒来后,还兴致勃勃地与其他演员们谈天,说“我们是演员,在片场度过的最糟糕的一天,也好过在其他地方最好的一天”。这是一组可敬的追梦者群像,可最后他们也没能靠近梦想半分,在《房间》里的表演被人嘲笑,除了这部烂片外就默默无闻。

    他们只是洛杉矶这座梦想之城的一个缩影。韦索和格雷格为《房间》组织试镜时外面排起了长队,这分明只是不知名的业余导演拍的小电影,却有那么多心怀明星梦的男男女女从报纸上找到征集广告,念念有词地认真准备。餐厅里偶遇的制作人告诉韦索,在好莱坞激烈的竞争下,即使一个演员有马龙·白兰度的才华,成功概率都是微乎其微。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身为演员和导演的付兰兰被韦索的故事触动。2013年,他读了原著后在Vice发表文章说,许多其他艺术家都和韦索一样,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受众,借此获得爱和理解。《房间》这场有点荒唐的尝试,实际上成为了那些渴望在艰难的环境下有所创造的人们的典范。“在许多方面,汤米(·韦索)就是我,”付兰兰当时写道。尽管付兰兰已比韦索成功太多,但想必他经历过和韦索类似的追寻和挫败,也在身边看到过无数例子。而这正是《灾难艺术家》这部电影的由来。

    而在演艺圈之外,无论是文学、音乐、艺术,还是其他什么形式,只要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思想或感情,大凡也会遭遇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挫折吧。不管投入多少心血,在能力有限、机遇难寻的情况下,谁都有可能被埋没,也有可能成为“灾难艺术家”。而背负着这样的恐惧感继续努力,却仍然是人们渴望讲述、渴望共鸣的本性,正如韦索无论花多少钱、多少精力都一定要拍出那个关于他人生的故事一样。

    其实看《灾难艺术家》的时候我一直有点害怕,多年后《富春山居图》、《逐梦演艺圈》之类的烂片也会被重述为励志的“追梦”故事。作为普通观众,我还是认为“导演很努力”不应该成为认可烂片的理由(《房间》的拙劣是一目了然的,不会被《灾难艺术家》“洗白”)。可也许《灾难艺术家》的结论并不是“失败的人也很努力”,而是“努力的人也很有可能失败”,两者有交集,但并不完全重合。《灾难艺术家》拍出了这个看上去好像令人沮丧的现实,但在现实之下,又何尝没有暗藏着无数认真的普通人遥远但依然坚定的希望呢?

    (原发于公众号weimustudy)

     7 ) 你知道他为了拍烂片,有多努力吗?

    有两部叫做《房间》的电影,而且两部都是极品,2015年的《房间》是好到极点,2003年的《房间》是烂到极点。

    后者制作成本超过600万美元,上映的首个周末票房只有1800美元。

    台词像小学生写的,表演更是灾难级的,整部电影就像一部官方鬼畜。

    最奇葩的是,它还发明了“鬼畜床戏”。

    鬼畜我见过,床戏我也见过,鬼畜床戏我还是头一回看见。

    而且你会发现,男主角的两段床戏是一模一样的,就是把前面的床戏又放了一遍。这种事情连爱情动作片都做不出来.

    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男主完美演绎了我观看这部电影的心情。

    《灾难艺术家》就是讲述拍摄《房间》的经历,由詹姆斯·弗兰科扮演《房间》的导演兼编剧兼演员托米·韦素。

    不得不说,托米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首先他特别有钱,他有一辆奔驰汽车,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各有一间公寓。

    场记拿着他的支票去银行,非常顺利地取了2万美元出来。

    银行工作人员都说:“这个账户就是个无底洞。”

    托米多有钱呢?

    别人拍电影都是租器材,他直接买器材,而且买数码和胶片两套器材,尽管它们打光的方式都完全不一样。

    为拍小巷的戏份,他搭建了一个和外面的巷子一模一样的场景。

    场记:这个巷子的景和外面的巷子一模一样。

    托米:没错啊,我们就是在拍好莱坞大片啊,对不对。

    场记: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拍那条现成的小巷?

    托米:因为这是好莱坞大片啊。

    拍天台的戏份,他不直接在天台拍,反而要用绿幕抠像技术,后期合成一个外景,完全是有钱没地儿花。

    同样的,拍室内戏也不直接在公寓拍,而是在摄影棚里搭建一个和公寓一模一样的场景,可以说为了花钱也是煞费苦心了。

    甚至斥巨资搭一个只限他自己用的卫生间,即便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卫生间。

    作为一部无明星、没有大制作、场景单一的剧情片,《房间》就这样硬生生地花了600万美元。

    拍完电影之后,托米还自费放映2周以取得申报奥斯卡的资格。

    然而,没人看过他上班,而且上班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钱。

    时至今日,仍然无人知晓他来自何方,经费出自何处,以及何时出生。

    而他的才华,和财富可以说是呈反比。

    他自己写的剧本,他还记不住台词,更何况这剧本还是小学生作文:我没打她,胡说八道,一派胡言,我没打她,我没打。

    一段戏份NG几十遍,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会背了,他还不会背。

    而且他的台词功底也是灾难级的,名副其实的“灾难艺术家”,陈学冬看了会沉默,吴亦凡看了会流泪。

    他一言不合就尬笑,即便这一幕本来应该很严肃。

    他一边说要拍出《泰坦尼克号》的效果,

    另一边又要坚持露臀:我的屁股就是这部电影的卖点。

    他在电影中明明都掏枪自杀了,然后又起来了……

    能逗笑观众的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喜剧片,另一种是演技或台词功底太差产生的槽点或违和感。

    《房间》显然属于后者,演员演得很卖力,但是让人不忍直视。

    《房间》不是喜剧片,胜似喜剧片。

    滑稽的台词、尴尬的演技、弱智的剧情、鬼畜的笑声相结合,托米成功将一部非喜剧片拍出了喜剧效果,打造了这部烂片史的里程碑。

    最为重要的是,以上效果都不是托米有意为之,而是他想认真、严肃地拍电影,但是演技、台词功底实在太差了,而这也正是《房间》难以超越的原因。你很容易把喜剧片拍得比《房间》好笑,但很难把非喜剧片拍出《房间》效果,可能只有黄圣依和欧阳娜娜能与之一战了。

    优秀的传记片绝不是要演得好,而是要演得像。要结合原型人物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原型人物是什么样,你就要演成什么样。比如托米·韦素本就是演技差,你要扮演他,就要做到和他一样演技差。

    所以模仿托米·韦素并不简单,并不是说加里·奥德曼和丹尼尔·戴-刘易斯这种级别的演员就一定能做好。

    你能演好丘吉尔和林肯,但不见得能演好黄圣依和欧阳娜娜。

    詹姆斯·弗兰科显然没有让观众失望,他把托米·韦素那种“你知道我为了拍烂片有多努力吗”“我很严肃地表演,但演出来就是很尴尬”的效果拿捏得非常到位,他把《房间》滑稽、鬼畜、奇葩、邪典的特点演绎得恰到好处,仿佛他就是托米·韦素本人,毫无违和感。

    他拍的高仿版《房间》,和原版《房间》如出一辙,浑然天成,不仅做到了形似,还做到了神似。

    詹姆斯·弗兰科能借此拿下金球奖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仅仅是詹姆斯·弗兰科,其它演员同样是从选角到服装、表演都惟妙惟肖,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其同步程度可以精确到每一秒、每一帧。

    除了有钱、演技差之外,托米·韦素的另一个特点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好听点,他执行力强,说难听点,他做事不考虑后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下决定。

    先是叫格雷格一起去洛杉矶,然后迅速地写剧本、买设备、招募工作人员、开始拍摄……

    他太固执,太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室内、小巷搭场景,天台用绿幕,铁了心要露臀,还当面让女演员难堪。

    你要是指责我,我就开除你。

    他总是迟到,让大家等他。他明明很有钱,可是不肯给演员买水,因为他很享受“高高在上、我行我素、你们全都要听我的”的感觉。

    他损人不利己,明明可以换个时间拍格雷格刮胡子的戏份,却偏偏要坚持马上拍,让格雷格错失了其它从影机会。

    电影就快拍完了,他还开除场记和摄影导演,换了其它人。

    从生活的角度看,他自私,情商低,不考虑其它的感受,永远只顾自己;从事业的角度来看,他偏执的性格让他很有机会成功,因为他永远相信自己,从不怀疑自己。

    尽管他最后失败了,拍了一部大烂片,但失败得很成功。

    有人说:历经了十年的岁月,而人们还在观看、谈论这部电影,这是十年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没有的待遇。

    因为《房间》太烂了,烂绝古今无敌手,达到了后人难以超越的境界,所以被人们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部公认的烂片突然就变成了邪典电影的代表作,开始扭亏为盈,在世界各地午夜场的放映经常销售一空,还催生了一群《房间》的粉丝。

    由于电影中莫名其妙地出现调羹和橄榄球,观看《房间》时戴头盔、扔调羹和橄榄球就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还有无数人模仿电影中的台词、桥段。

    对于这种现象,人们不禁表示:希区柯克都不能经常有这样的待遇。

    当然,这多多少少有点阿Q精神,电影也有美化托米·韦素和《房间》的倾向。

    乞丐中的霸主,还是乞丐。再成功的烂片,也是烂片。

    曾经被人们低估的《银翼杀手》《大话西游》《守望者》逐渐被恢复名誉,但《房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洗白,仍然是批评多于表扬,鄙视多于赞美。至今IMDb只有3.6分,豆瓣只有4.2分。

    《灾难艺术家》是一部喜剧片,讲述托米带领一群人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

    表面上很好笑,实际上很辛酸。

    《灾难艺术家》和最近的《我,花样女王》有点像,看第一遍看觉得有趣、幽默,看第二遍觉得无奈、心塞。

    以往的美国梦、心灵鸡汤的电影通常是主角经过不懈的奋斗获得更好的生活,《灾难艺术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反美国梦,反鸡汤,反套路。

    托米·韦素堪称现实版堂吉诃德,全世界人都不相信他,都叫他放弃,

    但他永远相信自己,永远坚持奋斗,永远追求梦想。

    他有钱,有执行力,有毅力,最终却失败了。他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才华,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

    他的经历和“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的名言完全相反,因为这句名言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既扎心,又真实。

    “努力就会成功”毕竟只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更多的是平庸之辈。

    正如电影中的好莱坞制片人所说:有理想不一定就会成功,就算你有马龙·白兰度的天赋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会成功。对你来说,成功是不可能的。

    托米:那可能……可能……

    制片人:没有可能,给你一百万年也不可能。

    托米:那一百万年以后呢?

    制片人:更不可能了。

    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8 ) 灾难玩家

    《灾难艺术家》很特别,还有点感人,前半段还蛮新鲜的。看的时候完全没认出来James Franco,真的是享受表演阿,《巴斯特·斯特鲁格斯的歌谣》里第二个故事Near Algodones的那个抢劫犯也是他演的,黑色幽默和恶趣味此类角色对 Franco 来说真心是心头好。

    电影根据回忆录《灾难艺术家》改编,讲述了邪典电影《房间》的拍摄过程,以及2位主人公期间从彼此欣赏到矛盾,从怀揣梦想星火,到遍体鳞伤沉浮人海,在一边捧腹大笑和叹为观止的同时,夹杂着一丝感动和心酸。前半段点亮梦想,后半段制造电影灾难现场。

    拍大烂片的幌子,埋藏着一股成长之力,这也是 Franco 让我欣赏的地方。梦想路上,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要暴露自己,要展示自我,要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中,另一方,我像是个疯子格格不入,现在我的才华被看见,我可以帮助他,我们一起相互鼓励,我们可以一起做点什么,因为我们臭味相投,目标一致。这样的友情鸡血励志,说走就走的吹牛,不顾一切的青春,拉手指约定梦想,然后一骨碌就闯入那座梦幻之城。

    梦想之地圈出了限制条令,野心,实力,运气和好人缘都如同高山。Greg 说要搬出去住的时候, Franco 心都要碎了,他们不喜欢我,我的表演和想法他们不喜欢。Greg 一脚踏入生活洪流,接着开始留起了大胡子,孤身一人的 Franco 守护着内心小火苗。

    当Greg抬头看见《房间》巨大的户外广告的时候吓了一跳,首映礼大张旗鼓有模有样,一路被唏嘘和不受待见,最终成形诞生,但即便如此,结果仍是受尽嘲笑和被贴上烂片的标签。

    《灾难艺术家》用一种荒诞的方式来述说失败,失败的人生态度,笑中带泪那种,我知道我很烂,我意识到了,可我还是要做。并不是无所忌惮,也会敏感忧虑,患得患失,这样的笨拙和坚持也恰恰打动人心,因为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忙着展示自己的聪明,没有人喜欢别人不喜欢自己,坚持做一件别人不喜欢的事情,真的太难了,而 Franco 做到了。

    不要盯着我的玩具蟹看,它害羞。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

    Wechat ID: Lamotta_yajie

     短评

    付兰兰对猥琐哥的口音和魔性笑声的复原真的不错,作为烂仔帮电影竟然没有什么黄笑话!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毒)鸡汤的点也是够努力的,所以影片调性以及价值还是出了问题,一边是“我有钱我任性”一边是“要努力就能成功”,最终落回小人物奋斗、友情和迷影情怀上。事件选择差了点意思,结尾也太演绎了

    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好到极致或者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最可怜可悲的依然是无数在中游挣扎的平庸的人。但是既然在哪都是平庸,为什么不平庸地做你爱的事呢?没想到年度娱乐片成为了我的年度鸡汤。笑翻了也看哭了。"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

    11分钟前
    • 顾老肉
    • 力荐

    韦素重新走进影院,歆享众人的欢呼。那些在片场被虚掷的时光、被胶片消耗的财富、戏剧班上被辜负的表演、童年时候被浪费的梦想,都随着欢笑与掌声开始闪光。他完全不懂电影,不断被朋友背叛,陶醉而不自知的愚勇,恰似每个追梦人的曾经。别嘲笑愚勇,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在庸碌的人生里找到方向。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比《鳥人》好。

    1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拍的好的地方在于,有点分不清在看哪一部…

    20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最后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很辛酸。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2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灾难艺术家之:富春山居图》《灾难艺术家之:逐梦演艺圈》,烂出态度、烂出风格、烂成传奇~~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只是把幕后故事拍出来而已。因为原材料足够好所以是有效果,但电影本身并无亮点。影院现场观众对这部片子的“笑应”同The Room一样,James Franco每说一句话都有人笑,as if这真是Tommy Wiseau本人。这种演变有点意思——只要一点shtick,人类就可以把自己娱乐至死的本领可强大了。

    29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爱!烂!片!关于影史最经典烂片的诞生,迷影情结和无心插柳成就了喜剧的最高境界。付兰兰的表演太牛了~~~~(有25分钟是原封不动的还原啊,笑到肠穿肚烂!!!)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由于主角背景空白,导致挖掘艰难且方向单一,或许需要把背负了叙事任务的男二号立起来才能更好的侧面烘托和刻画托米·韦素,这也是很多传记片都用过的路数。不过这片剧本里面男二最终只是苍白的观众,两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有立起来。付兰兰还不错,能看到模仿和表演的跨度。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片子依旧是兰兰他们之前那套恶搞+解构流行文化的喜剧套路,讲了一个“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另类美国梦故事。至于拍了大烂片的导演,为什么成了邪典大师,除了真正膜拜《房间》的cult影迷,否则很难get到这一切的内在逻辑。如果你get不到这个逻辑,那兰兰的这片子也只是一部完成度OK的励志喜剧。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需要配合原版,以及,弗兰科这回表演很不错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影院坐满,每个原片梗一个不落都有掌声欢呼,好像经典电影狂热影迷包场的效果~“希区柯克都没这待遇”,真的。

    39分钟前
    • P-nutButterFry
    • 推荐

    haha(很可能,詹姆斯弗兰科做到了汤米韦素一直想拍的那一部《房间》,韦素的烂片是一部严肃的变成了喜剧的作品,而这则是一部喜剧化的“严肃”电影,一部每一步都处于俗套之中的“励志片”,但碰撞上这神奇的故事不得不也变得新奇好玩)haha

    44分钟前
    • TWY
    • 推荐

    黄圣依 景甜快来看啊!!!有人把你们的事儿拍成电影了!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Hahaha, what a story

    50分钟前
    • RKO
    • 还行

    当年看《房间》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有为汤米韦素感动流泪的一天啊😂

    54分钟前
    • Euron Greyjoy
    • 力荐

    看没看过《房间》根本不会影响欣赏这部电影的乐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满了对幽默的态度、对梦想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付兰兰瞎胡闹了这么些年,总算闹出点名堂了。结尾居然有彩蛋。

    5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另一种「鸟人」,这才是真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虽然是按照励志传记片的套路拍,但因为对象是Tommy Wiseau以及「房间」这种惊世大烂片,最终的效果却是非常奇特。James Franco精准的捕捉到了Wiseau放飞自我的状态,与弟弟Dave之间的chemistry更是可圈可点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非房间粉会笑疯,房间粉会哭泣。猥琐叔,You are tearing me apart!!一旦接受代兰兰的设定有点想不起原作里mark的长相了是怎么回事…

    1小时前
    • ztlpoppy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