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十三邀第五季

    十三邀第五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0

    主演:许知远,罗翔,仁科,茂涛,徐浩峰,王宝强,陈传兴,胡润,赖声川,郝蕾,吴国盛,俞敏洪,傅高义,孟美岐,王菊,强东玥,钱理群 

    导演:朱凌卿 

    猜你喜欢

     剧照

    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1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2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3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4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5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6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16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17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18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19十三邀第五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是一档人物访谈节目,只有那些自觉而富有智慧的人,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控。于方寸之间,创造新的可能,在任何时刻,你都可以随时起舞。

     长篇影评

     1 ) 你可以从底层来 但你面对不了底层

    第一次看十三邀是偶然在微博看到了李诞那期,觉得很有意思,就专门去搜来看,这种深陷式的采访好像我是头一次看到,尤其主持人是知识分子。但是这种偏艺术的表达方式让你觉得似真似假,它有它创新的地方,但也会让你怀疑有装逼的嫌疑。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制作人。直到看了王宝强这期,一开始是冲着他的成长经历来的,他确实成长了,像一个历经风浪后沉稳成熟的成年人,但不全是,你还能看到他朴实软弱的一面。又欣慰又感伤。看到后半段,象山影视城里,王宝强在拍摄自己的电影,许知远客串了一个群演,周围一群真正的群演包围着他,排队领饭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群演大哥投机性地对着镜头拍了王宝强的马屁,后来吃饭的时候他坐在了许身边,讨好性地给许夹菜,宣传自己的歌。一个生活在自己创建的世界里的人。只是,他的能力有限,创建的世界并不大,一抬眼就能看到自己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汇线。所以他一直跟在许身边,他想有镜头,他不合时宜地拿着手机给导演讲自己的曾经,吹嘘自己的工作。那种尴尬、蔑视与不由自主的厌恶在每个人心里挣扎,节目为了探寻王宝强的龙套经历而专门跟拍几天几夜,但是真正的龙套就在眼前时,又突然那样嫌弃,大哥冲击了每一个人,他在镜头前的样子好像是在说:“我不就是你们想拍的内容吗?怎么真的出现了又无法接受了?”是的,我们往往美化自己的想象与别人的经历,而当真正看到时,当发现现实与自己想的不一样时,会惊愕,会挣扎,会羞愧。但是羞愧没有用,因为羞愧后一样无法接受现实,就像无法放平姿态与那个三十岁的大哥交流,所以只能别扭地记录、展现,像是表达了什么,其实只是在等大家怎么看,然后从中寻找答案。

     2 ) 钱理群篇摘录

    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它的危机和别的时代不完全一样,它现在让人恐惧,让人不安,我最不安的是,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是过去很罕见的。所以我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第一个观察,另外一个需要等待,特别需要耐心,但是还是要有一个坚守,不能一片混乱就跟着大家走,需要继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另一个传统,就是司马迁传统,我给自己定的位是,给站在边缘位置上,关心和讨论中心问题。

    我这一生犯得最大的罪孽,就是亲手烧掉自己父亲的照片。

    临终时母亲说道,我这一辈子总算没有连累你们。

    我的性格一般比较软弱,但是我所遇到的女性,都有一种内在的坚强。

    人完全没有现实目标,只有理想目标你很难坚持,必须有一个现实可以实现,然后你有一种成功感,然后就获得这种意义,有一种成功感,有一种意义感,你才能够活下去,但另一方面只是现实国,没有理想国,你也可能最后就被它吞没了,被现实吞没了。

    人不能世故,但必须懂世故,对这个中国的社会,就会有一个理解。

    尽可能去说真话,但有时候真话不能说的时候,你只有说假话,但是说假话也得有底线,第一个,你必须分清是非,认识到我说假话是错误的,第二条,你必须是被迫的,你不能是主动的,第三条,说假话的后果自己承担,不能因为你说假话去伤害他人。

    我不赞成把苦难理想化,苦难就是苦难,面对苦难一般有两种态度,一个态度被压垮,另外一种极力忘却,而我选择将苦难转换为精神资源。

    我们这一代,50年代这一批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追求,追求一种纯粹的完美的那样一种社会,包括人的心灵世界都是纯粹完美的那种理想主义的东西,我就觉得知识分子有这样一种天性,就是我希望追求一种理想的社会,但是我现在的思想和原来的思想区别就在于,原来我认为它真的能实现,现在我就很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这些东西是一个彼岸的关怀,我们可以接近它,但是永远也达不到,我就站在这样的立场上,一个理想主义的彼岸的关怀,来对此岸保持我的清醒头脑,和保持自我的批判,但是我清醒的知道,我甚至得出结论,任何一个社会进步,都同时带来新的压迫,但是彼岸的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就是说,它可以照亮此岸。

    你们想过没有,到我这个年龄,这未来四五十年,你们会遇到什么,首先第一步找到自己的命题,然后你来思考面对这些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你感到困惑,这反而是一件好事,怕的是说,这挺好啊,我就这样了,你现在感到困惑,正好是一个契机,最后每一代人都要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己怎么去面对,然后自己处理,前代人各种声音就可以作为你的参考,另外现在年轻人确实有机会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总会产生一些有独立思考的人。

     3 ) 俞敏洪,再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直播间,见到了新东方的老师们。他们一边介绍商品,顺便也用手边的小白板教起了英文,时不时还会说上几句教导、鼓励学生的“鸡汤”。既熟悉,又陌生。

    新东方转型做直播以来,问津的人其实并不多,直到最近,几位老师热情生动的讲解,在直播卖货间隙里闪烁的教育热情,终于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人气暴涨。原来教书育人的工作,可以在任何境况下延续下去。

    今天单读回顾十三邀第五季许知远对俞敏洪的访问,并将部分对话整理成文稿,俞敏洪在其中谈到自己对新东方教育理想的看法。俞敏洪曾在采访中说过,“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如今,希望再次找到了他。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版视频

    “学校这个模式不会消失,但教学体系会发生变化”

    许知远:新东方在过去 10年发生了一个挺大的转变,对于外界来讲,新东方的形象还是停留在 20年前或者更早以前那样一个通向世界的桥梁,但实际上它已经在帮助中国社会内部完成教育的改变。

    俞敏洪:做不到,坦率地说,新东方就是一个培训机构,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新东方的教学产品和老师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或者说教学质量,让老百姓愿意选择新东方,倒过来让新东方的商业逻辑能够走通。要说对中国的教育提供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真做不到,因为实际上我们还是沿着中国既定的孩子的发展路径再往前走,只在中间起到一点作用,也许这个孩子因为有新东方走得更加容易,或者更加顺利一点。

    但现在有几件事情我在认真做。除了乡村教育、家庭教育,还有一件事情是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人工智能跟教育结合,大数据跟教育结合,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教育产品,特别值得探索。未来这个教育产品能不能普及到公立学校?是不是能够让公立学校孩子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更加高效、更加快乐?这是我特别关心的。我认为科技和一个产业的结合会改变产业的面貌,所以我希望做这方面的探索。现在新东方在这方面投入很多,一方面当然是为新东方自己的教学服务,但是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目的,我希望未来能够送给公立学校用,如果能让老师课上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加愉快,为什么不用呢?

    许知远:你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障碍是什么?什么你觉得还没想清楚?

    俞敏洪:也没有什么障碍,思想大障碍是没有的。我到了这个年龄已经有足够的耐心来看一些问题逐渐的变革,或者是通过看到的现象去思考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下子走极端,要颠覆或者推翻。科技与教育结合、家庭教育、乡村教育都是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看到一点点成果的事情。做这种探索的、比我更加投入的人还有很多,不管最后成不成功,行为本身都是值得赞许的,因为这个世界就需要温暖的人去点燃某个领域中间的问题。

    许知远:学校和教育都是当时的社会组织的延伸,比如现在的学校基本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那新的科技时代或者数据时代到来,整个社会方式都要重组,情感方式、思想方式要重组,所以教育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俞敏洪:面向未来,学校这个模式是不会消失的。古代从孔子开始,3000弟子、72 贤徒,那也是一个学校,只不过没有办学执照而已。学校的存在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学校就是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完善人格等等的地方,这些是不管科技怎么发展人类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但是学校的教学体系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现在是一个老师在台上讲,所有学生在下面听,用一张卷子来考试判定学生合不合格,这些方式可能会改变。可能会变成讨论型课堂,可能人工智能教知识点,老师就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的组织模式、学生的成长模式未来是一定会改变的,由工业化走向个性化,由体系化的标准答案教学走向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寻找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看法和表达的教学。

    许知远:现代科技之路延长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

    俞敏洪: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未来有可能技术的进步会达到这么一个状态,学生再也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因为未来可能需要的是科技能力。现在出现的区块链,有不可篡改记录的功能,能够把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参加的所有活动,上过的所有课,做过的所有习题、所有答案,以及所有表现都记录下来,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到高三自动给出一个评价,而这个评价是不可篡改的,这个评价就表明了你可以到什么大学去上学。那个时候,一考定终身这件事情可能就会发生改变。当然这件事情能不能来临我不知道,我只能做这么一个设想。

    许知远:你期望在有生之年看到?

    俞敏洪:我希望看到,因为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原则上是能够看到的。未来跟学生学习、个性相关的任何数据都可记录,这种记录还不可篡改,不可人工输入,那么对于这个人的评价原则上就是真实的。

    许知远:你说那时候人生会更开心,还是会更沮丧?你随时会被记录。

    俞敏洪:也是很开心的,因为不会有期末考试了,不需要了。

    许知远:但又每一刻面临着被记录被监视。

    俞敏洪:有可能,所以不知道。至少我认为现在在教室里面用镜头对着学生、记录学生一举一动的行为是不好的。

    许知远:是灾难性的,对人的塑造是很可怕的。

    俞敏洪:男孩子连递一个纸条都不敢了。我们年轻时候谈恋爱,偷偷给女孩子递个纸条,是人生美好的回忆。现在镜头一照,纸头还没递过去,下课就被老师找过去谈话了。

    许知远:已经在区块链上记下了,扣三分。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还是别实现了。

    俞敏洪:所以搞不清。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形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充分的、没有压力的交流,并且老师引导学生真正热爱知识,让学生去探索知识,那是一种孔子时代的有教无类。

    “农村孩子不应该被遗忘”

    许知远: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商业世界的一部分?

    俞敏洪:从上市开始。新东方上市毫无疑问地就把我推进了商业世界。在新东方上市以前,我跟商人和企业家没有任何联系,觉得自己在做一个学校,上市以后突然媒体大幅报道,企业家俱乐部都来找我,说要我加入俱乐部,我现在也是个亿万富翁了,是个教育领域的企业家了,我这才开始意识到我也是个企业家。我到现在也不太承认自己是个企业家,因为我做事情不太像企业家的那种方式。

    许知远:你身上的教育理想什么时候被真正激发起来了?

    俞敏洪:我其实到现在都没被激发出来,因为搞培训不太像一个教育理想。我现在就是把新东方 20 多年积淀的培训成果,通过互联网手段,输送给农村孩子,我们通过互联网给农村孩子上英文课,给农村的高三学生进行高考辅导,这显示了我认为的做新东方的意义,尽管这离素质教育还差得很远。但是我很现实,我是认为这样的,一个农村孩子考不上大学,可能就在农村待一辈子了,他只要考上大学,哪怕是三本,大学四年给他的磨炼,带来的眼光、感觉、格局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他再回到农村,可能就变成农村的创业者或者变成农村中最有想法的人。

    我觉得想法是改变世界的基础,所以我要鼎力支持农村孩子尽可能多地上大学,我先不管什么素质教育,而且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恐怕比城市孩子好,因为他从小在农村干农活,干农活长大的孩子素质不会太差,吃苦、勤劳、朴素、性格开朗,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有问题的农村孩子,比如说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会出现很多问题。

    现在有上百所农村高中的孩子在跟着新东方学习,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我们老师的点拨教学、远程教育,给每个学校提高 10 个百分点的入学率,农村普通高中的高考入学率一般只有 20% 到 25%,也就是说每 1090 个学生中有 25 个人考上大学,大部分还是在三本,一本的凤毛麟角。那我要提高这些学校的一本入学率、二本入学率,还要提高整体的大学入学率,提高到 35% 到 40%就意味着新东方的介入让每 100个农村孩子里多了 10个人上大学。

    我是这么认为的,城市孩子上不了大学对他们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他有很多别的机会,可以出国,父母还会帮他们想别的办法,但是农村孩子上不了大学,他就一辈子是农民了。

    许知远:你是不是对这种平等非常在意。

    俞敏洪:对,挺在意的。

    许知远:很大的驱动力?

    俞敏洪:对。这实际上是我的教育理想,一点都不宏大,因为宏大的教育理想是要做全人教育、素质教育,把中国孩子培养成世界的精英人物,我觉得我做的事情也不算坏事。想要出国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培训上了国外更好的大学,想要上大学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培训上了中国更好的大学,想要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培训成绩提高。 新东方现在一大半的学生我们叫做同步辅导下追赶的孩子,就是他在公立学校的班级里落后了,成了最后 10 名,压力非常大,有了压力以后,他就到新东方来补习,补习以后也许就到了班里中等水平。当然新东方也有一批很厉害的学生,想通过补习考进更好的大学。我把新东方的辅导叫做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个孩子已经跟不上班里的学习进度,辅导以后他跟上了,我对新东方老师的要求就是尽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如果没有新东方老师辅导,他依然能够跟上,那就是新东方的成功。基本上是这样。所以我做的事情不伟大,但是也不是坏事。现在我更多的精力已经倾斜到了农村孩子身上,怎么样把新东方的教育资源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覆盖到更多的农村孩子身上。

    许知远:这个转变具体什么时候发生的? 俞敏洪:这个转变其实是很自然发生的,如果从新东方造第一所希望小学算起的话,已经 20年了,但是真正大规模地在农村做教育工作就是近两三年,因为互联网的发展、4G、局域网(Wi-Fi)的兴起,再加上国家进行了大投入,在每一个农村地区的教室里面都安装了系统设备,使远程传输成为可能。

    现在农村的学校,尤其小学,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村庄里最有出息的那群人把家搬到省城去了,次有出息的那群人搬到地级市,在县城能找到工作的就搬到县城去了,再不行的也要搬到镇里去,完全不行的才会留在农村。

    然后你就会发现国家造了很好的村小,一般能容纳 300 人到 500人,结果现在通常只有 80 人到 100 人在里面上学。并不是这个村庄的人数减少了,户口还都在这儿,宅基地还都在这儿,但整个大村庄的一大半房子空着。现在镇里面的小学一般都是满的,县城的小学和初中就满得不得了,搬到地级市、省城的人当然就加入了当地更好的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关注更多的是留在村里的 100 多个孩子,给那里的小学提供帮助,这帮孩子不应该被遗忘。

    国家的教育经费是根据生均拨款的。如果这个学校有 300人,根据 300 个学生的生均拨款,这个学校冬天的供暖费、电费都是够的,那现在降成了比方说 100人,少了 200 人生均拨款,学校到了冬天就付不起取暖费。我去支持了两个学校,给他们装了电暖炉,因为不允许烧煤,说烧煤污染环境,但电暖炉也不开。我问为什么不开?他们说一开一个冬天就是四万块钱的电费,没这个钱。我就每年给他们四万块钱电费,但是这样能弄几个学校啊?弄不了几个学校。

    所以我今年冬天还要到农村去走一圈,现在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在这个社会变迁过程中,你个人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你只能提供暂时的帮助和支持,但短暂的帮助和支持我觉得也挺重要。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是很热闹的,那是一个很温馨的场所,农忙时候的热闹,农忙以后庆祝,过节的时候亲戚互相走来走去,小朋友在大鼓墙上打打闹闹,抓鱼摸虾,分大队里的东西。现在农村一片萧瑟,我每次看了都有点心疼,现在在农村地区已经看不到像我们小时候那种兴旺的农村景象了。之后农村怎么发展、变革,孩子教育问题怎么解决,公平性怎么解决,反正我还没想出头绪,但是这个事情没事也会在我脑袋中转。

    许知远:这是现在你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俞敏洪:算是有意无意想得比较多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到农村去考察,我一年最多也就走两三次。

     4 ) 一个隔岸的关怀——许知远对谈钱理群

    大学的时候,某位老师在课上提到钱理群关于大学中“精致的自我主义者”的观点,也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位研究鲁迅的泰斗。可能我买的第一个kindle上面还有他的作品,虽然直到现在也一直没看几页。

    直到今天,看了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钱理群,钱老精彩的人生经历、与爱人的相处带给人启发且令人感动。之前看了傅高义那一期,花了半个月看完了《邓小平时代》补了六十年代到一九九二年的中国历史,更加能理解钱老提到的国民党父亲带给他的祸害、在贵州改造的经历、不同阶段鲁迅课上学生思想的变化。

    在疯狂时代,个人的理性和情感被意识形态所吞噬,对父亲照片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他遭遇祸害也让他一生忏悔。在贵州山区卫校教书、研究鲁迅十八年、考上改革开放后第一届研究生、认识后来的爱人,在边缘的生活既给人一定的自由,能让一个人形成底层关怀的信念。

    什么是爱情的模样。

    可能是当你的爱人在舞台上歌唱,你在台下用数码相机记录她生命的最后一次表演。

    在外人看来,也可能是,晚年的你,用相机捕捉同样晚年的她;更可能是晚年的你,在NOMO相机前还能摆出可爱搞怪的模样。

    爱情也是彼此独立、毫无顾忌的交流且谈透一切的。

    “而且我们的关系是罕见的,所有问题都讨论。生死问题,死后怎么样,全部讨论,毫无顾忌。她最后把自己生前所有事情都安排好,整个过程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流一滴眼泪。这一切都是,都是,想过的,都想透了,都谈透了。她连这种事都安排了——就是我走了,你到贵州去一趟。”

    看过许知远以前的一些文集后发现,在批判这个没有精神的时代、批判各种失序以及描写个体的遭遇时,他有很多的“金句”。也反过来感觉到,他作为对谈中的一员,当与嘉宾的思想彼此投合时,还是很克制自己的。节目的结尾,许知远想要将随风悄悄飘动的树叶与时代变化相联系时,钱老让他别想这些,只是内心与自然相对。

    如今,八十三岁且确诊癌症不做任何延寿治疗的钱老,用知识分子的方式——以“观察、等待、坚守”的要求去记录这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后全球化疫情时代。

     5 ) 十三邀第五季|分集评分及最佳单集笔记(致敬罗翔老师)

    作为十三邀的老粉,我总结出这个节目的两种打开方式:1、能接受许知远的谈话风格、理解他做节目的初衷,因此对每一次对话都抱有好奇心;2、对许知远无感甚至反感,只是对谈话对象感兴趣,就挑单集来看。我自己属于第一种。所以我的评分是非常个人的、主观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这一集能否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而不是基于我是否喜欢这一集的嘉宾(当然,如果是完全不感兴趣的嘉宾,我就不看了)。

    S5E1: 罗翔【5+分,普法英雄】

    S5E2: 五条人【3.5分,和仁科阿茂闲聊瞎逛】

    S5E3: 徐皓峰【3.5分,当代武林在哪里】

    S5E4: 王宝强【4分,王宝强表现出的扎实和理性状态,让我这个路人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

    S5E5: 陈传兴【4分,博学多才的纪录片导演】

    S5E6: 胡润【5分,从财富角度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S5E7: 赖声川【5分,舞台,艺术,人生】

    【S5E2罗翔】

    等待第五季的过程可以说是极其煎熬。原因当然是罗翔老师和五条人,他们是在这与世界隔绝的2020年,我的精神世界的两大饲主。终于在12月25日圣诞节周五的晚上,盼来了第五季第一期罗翔老师的对话。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前漫长的煎熬等待果然没有被辜负,这期节目信息量巨大,两人聊得畅快淋漓。76出生的许知远和77年出生的罗翔是同龄人,他们有相似的阅读经历和教育背景,能够无障碍地同频交流。

    在这里我就简单总结本次对话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1:勇气

    后期剪辑的时候,节目组把关于勇气的讨论放在片头,我想这正是体现了许知远对罗翔老师这一看法的重视——那就是:人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勇气。这里讲的勇气不是指怒发冲冠的那种放纵的情绪,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敢于直面罪恶,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在对话中,罗翔老师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观众来说,他敢于站出来,敢于说话,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勇者,比我们这些躲在屏幕背后的键盘侠可是强太多了。

    关键词2:程序正义

    罗翔老师所从事的法律工作是非常务实的、直接影响着我们老百姓生活幸福的工作。他反对虚无主义,相信尽管没有现实的乌托邦,但是我们要不懈地追求永恒的公平与正义。因为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进人间地狱,所以法律就是在程序中追求一种可接受的正义,一种有瑕疵的正义。我在观看罗翔老师b站视频的弹幕时,最大的感受是大众对于结果正义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是大众最难理解的对于法律的误区,也是普法工作最难的地方。

    关键词3:消极道德主义

    罗老师讲到道德和法律是一元的,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他说积极道德主义,以道德作为惩罚正当化的依据——只要一种行为违背了道德,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对它进行惩罚。相反,他认为道德是出罪的标准,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罗翔老师在这方面的论述,令我这样的法盲茅塞顿开,仿佛一束法治之光照进了我这颗荒芜的脑袋。

    “法律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法律强调程序正义。民众渴望撇开程序,追求心目中的正义,往往导致非正义。就是行侠仗义,最后导致冤冤相报,酿成最大的灾祸。对规则、法治的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背后的动机是好的,就够了。看西游记,很疑惑为什么孙悟空后期战斗力越来越low,后来才明白孙悟空是成熟了。他遇到事情先找人,没有关系的妖魔鬼怪的全都打死。”

    关键词4:自省

    虽然在B站上面有上千万的粉丝,但他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知道那只是幻象,一个人真正能够影响的人只有身边的和你发生亲密接触的,并且是你愿意在他们身上投入精力的人。(不过至少他深刻地影响了我,所以罗老师,请不要妄自菲薄!)

    许:为什么是你?

    罗:我想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民众对于公平和正义的渴望,在我的小视频中得到了回应。

    我们人人都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也都知道历史上的赵高、李莲英是口蜜腹剑的奸臣,而邹忌、魏征则是敢于指出不足指出的忠臣。可是轮到我们自己的时候,为什么却依旧这么闭目塞听呢?那些对罗翔老师的攻击和指责,背后的观念都是“批评是恨,吹捧是爱”,那可真是颠倒是非,黑白不分。这个世界中真正会认真批评你的缺点的人,都是最爱你的人:你的父母、老师、领导,对你的批评是为了让你改进。而吹捧你的人,都是对你有所图的人:保险推销员、淘宝客服、以及你的下属。

    我几乎看过罗翔老师在B站上的所有视频,包括一些访谈和读书分享的直播。我认为罗翔老师的视频所产生的正面、积极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点出曾经存在的问题、普及每一条刑法修正案背后的思考与意图,让大众看到每一次出现问题,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在背后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改正,正是这样才能让大众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巨大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它是严肃的,沉重的,甚至是悲天悯人的。与之对比,那些吹捧式的所谓正能量则是轻飘飘的、故作慷慨的、虚伪的。

    【S5E2 五条人】

    迫不及待看完这一期,难免有点失望。对比梁文道在《八分》节目里和五条人畅快的聊天,许知远显然没有找到和五条人对话的最佳的方式。当然,这也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已经看过超过50多篇五条人的专访和报道,许知远很难在短短一期节目里挖掘出比我所知道的更多的东西。

    在这期访谈中阿茂是很市井大哥,许在他身上抓住了他很善于照顾他人,总是很周全的特点。却没有发现他身上的浑然天成的人文关怀,跟他的聊天留于表面,错过了深入开展的核心。阿科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许知远抓住了他身上很飘很不现实的方面,但是却没有深入跟他探讨艺术上的追求,说实话,我感觉许知远非常害怕跟仁科说话,每次仁科充满热情的用真诚的眼睛看着他说话,他总是显得手足无措。

    想要更加了解五条人,还是看一看他们以前的专访和纪录片,梁文道马世芳央视纪录片之类的,链接都汇总在我的日记里。

    指路: 【五条人】2009-2020专访/摘抄/纪录片考古编年体汇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茶姐姐治愈花园(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827107804/

    //www.douban.com/note/827107804/?dt_dapp=1

     6 ) 一场能进十三邀top级别的对话。

    一、但所有的怀疑,都应该走向确信。 二、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承認自己的邏輯有限,承認自己的閱讀有限,承認自己的理性有限。承認自己活在偏見中。人的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見。 三、人最大的痛苦在于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四、我们不可能追求到绝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追求不到而退向相对主义,我们依然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有瑕疵的善。

    五、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冲突不断的,每天都有冲突,而法律就是解决这种冲突的。但是在解决这种冲突的时候,法律又可能会制造一种新的冲突,因为法律本身是强调秩序。

    六、每一天舞台都有舞台的意义,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高看自己,贬低他人。有得时候这种高看是以拒绝来进行高看,有得时候是以合作来进行高看。

    七、技术注意分析得出的结论今天可以是A结论,明天可以是B结论,就是看客户的需要。我希望我得学生,他一定会有一个稳定的基石。

    八、作为我们法律人,我们这个牛虻,我们是双向牛虻。一方面是城邦的牛虻,我们要对权力进行警惕。一方面我们是民众身上的牛虻,我们要提醒他们,激情是有界限。

    九、 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觉得对的事情,然后事与愿违。

    十、谁能知道明天会拿到什么样的剧本? 决定性就是拿到那个剧本,按照你内心最想要的、最真诚的去演好。要警惕自己不要进入到一些试探和诱惑之中。

    十一、德尔斐神谕:妄立誓则祸进;凡事勿过度;认识你自己。

    欢迎大家补充呀^O^

     7 ) 仁科,小王子

    羡慕仁科的生活,奈何没有他的自洽。

    他可以居无定所不置一房,那是因为在穷得跟狗似的日子依旧不恐惧。有多少人只能借半梦半醒逃避清醒时的恐惧,而他在清醒时从不恐惧。他早已默默接受一辈子不出一张专辑,这最让我佩服和怀疑,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点企图心呢。

    他把个人生命放到四十亿年的维度看,因此生命那么不值一提,那些理性规矩都如此无聊。也因此生命如此珍贵,要尽情去体验真实,去感受筋疲力尽,去走神,去接受生活馈赠,去制造梦幻的极端的感觉(黑天戴墨镜烈日摘墨镜)。我忍不住找借口,那是因为生活给了他礼物,他可以满足自己的新鲜感,而我的生活只有千篇一律死水一潭。或许这只是借口,或许我从不曾真切去感受生活的暗涌。

    人和人如此不同,我小时候绞尽脑汁想活着的意义,已经觉得深刻。而仁科想的是全世界暂停一秒和一亿年有什么区别,一千一万年后人都死了吗地球还在吗。

    我现在的纠结迷茫痛苦,无非是不想做那个给自己定一千万目标的规则中人,但也不敢去做那颗不完美的苹果。还能怎么办呢,大多数人无非日常遵循规则,偶尔放肆去追寻诗和远方,慰藉苦涩委屈的心灵,或唤醒或假装自己心里的小王子。

    除了真实和真诚,通过故事把先锋问题变成日常问题,这或许就是五条人为什么火了。

     8 ) 我還可以再喜歡郝蕾五年。

    郝蕾也喜歡木村拓哉,天蠍座的惺惺相惜。

    郝蕾要演武則天的話覺得重要的訊息是狄仁傑勸諫的話,「妳沒有資格做女人」。

    郝蕾覺得所有的眼淚都是自憐自艾。

    郝蕾想翻唱陳淑樺所有的歌。

    郝蕾說要更本能,就永遠要保持一份敏感。

    郝蕾感謝新的直播行業讓對嚮往名利的人可以不必繞路做演員。

    郝蕾覺得被邊緣小众無所謂,主流是什麼挺有所謂。

    郝蕾說她的家庭裡她必須是個男孩。

    郝蕾討厭「特立獨行」這個詞,講她的矛盾是童年導致的報復性依賴。

    還講她爸因為疾病變脆弱矮小聽話才終於變得熟悉時控制不住的潸然淚下,說她必須記得這天。

    郝蕾的下一個採訪可能要下一個五年。

    我還可以再喜歡她五年。

     短评

    许知远说自己按部就班,喜欢和羡慕五条人的“打破”,阿茂抱了抱他说他现在也很酷时候;仁科说自己喜欢钢琴,想要一架好的钢琴,却没有考虑要不要有一个房子放它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了……自由和有趣的灵魂啊

    8分钟前
    • 那。默。
    • 力荐

    仁科,十三邀史上靠许知远最近的嘉宾。

    11分钟前
    • 伍玖
    • 力荐

    当许知远说到我们年轻时相信的东西,觉得这是未来的方向,现在才发现那是一件多么边缘的事情。罗翔沉默了,连续夹了几口菜。有那么几秒空气都凝固了。也许这几秒的沉默才是这个节目最好的注解。

    14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罗翔这期对谈的内容,如同他的法考讲座一样深入浅出,令人智识愉悦。两个90年代理想主义的遗民,面对新时代技术与规则的变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和法学专家,本身却有许多他们深感困惑的事情无法解答,如同道德与法律的争辩一样,许多事情游走在正义与灰色地带本身就难以自洽。两人对谈中多少次的语焉不详、欲言又止,既是对时代更迭背景下的心照不宣,但更多是无可奈何。当法律照进现实,黑色、幽默、悲伤和荒诞似乎更贴近真实生活的原貌。

    17分钟前
    • 姜无问
    • 力荐

    罗翔老师对规则法治的那段阐释真好,大众的朴素正义和道德观,其实不利于公共领域的思考。人的有限性这一段感触很深,其实我们都只是在自我表达,而不会对他人有太大的影响,片刻的感动只是观念上的认同。谈论抽象事物的对话,总是令人着迷。

    18分钟前
    • 无问西东
    • 力荐

    郝蕾这期,第一次感受到了许知远的笨拙和温柔。

    23分钟前
    • 流浪小狗
    • 力荐

    看了第一期罗翔老师,所以仅评价第一期。因为我本人也是法学生,所以对罗老师讲的许多点存在共鸣,确实法学界存在故步自封、自诩精英化由来已久,在回应时代课题时常常高冷的缺位,导致法学生也有一种自傲的倾向,这时候罗翔老师所体现的始终自省、清醒与谦卑就尤其难能可贵,他提供的一种接受不完美但始终追求至臻至美的思路也许能让我们的理想主义与现实暂时和解,去相信“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

    28分钟前
    • Cyclone.
    • 力荐

    许知远本身的发问一般 但罗翔老师说的太好 尤其是对法治制约权利那一段 包括对司法程序的解释 获益良多五条人这期就显示出了许知远的弊端 仁科和阿茂虽然能聊 但是缺少一些深层次的发问就让五条人变得不知道聊什么好 其实深挖五条人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 说的不好听 许知远有点装逼了

    32分钟前
    • Deafheaven
    • 力荐

    罗翔如此通透,又能时刻自省,这种态度令人感佩。罗翔是精英文化的代表,五条人是庶民文化的代表。罗翔是在既有的规则和秩序之下引导民众,五条人则是希图逃开规则,凭借“出神”迎接新鲜感,做出更加自由的音乐,达成更高的成就。两者都是如此有趣的人,罗翔看自己的讲课小视频,也能连刷一个多小时;而五条人为了看起来像知识分子,会在炎炎夏日坚持不脱下那件刚买的西装。都是非常有趣的灵魂啊。这两个人能在2020大火,是网民之福。

    3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郝蕾这集太破防了。“老许,我还想说更多细节。”“我们私下聊。”许知远这一句,犹如卫生员及时按住了一个战士向外喷涌的血浆,拢住了理智溃堤后漫出的当年那个小女孩痛苦的灵魂碎片。

    37分钟前
    • 書崎
    • 力荐

    在这里,罗翔老师露出了胆怯的一面,露出了学术的一面,却依旧保持冷静。“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一个人真正能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的感动,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我们都认为自己相信的东西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后来发现我们相信的东西是如此的边缘。”

    42分钟前
    • 湖心亭雪
    • 力荐

    好看的。徐皓峰跟他真誠地講了那麼多,許知遠的反應卻是,「釋迦摩尼本來是個導演是吧?」,他完蛋了,沒有慧根,所以看多少書都會痛苦和困惑

    43分钟前
    • 林西拿
    • 还行

    罗翔把这节目带到新的高度,比之前的几个哲学家表述得更直接和真诚

    46分钟前
    • 费迪飞
    • 力荐

    我们活的那么拧巴 不就是因为心中理想主义的那团火还没有熄灭么

    48分钟前
    • 不 一
    • 力荐

    罗翔太有魅力了,太通透了,而且是那种不装逼不圆滑不露锋芒的君子风范,而不是李诞为代表的小人,那种通透却堕落,唯恐天下不乱浑水摸鱼赚钱混日子。道理说透了大家都明白,人都是有设定的,像苹果设定和华为设定其实是一种设定,有人看透了这个设定于是觉得一切都没有所谓,享乐赚钱搞娱乐,喝酒耍泼人间不值得,还有些人明知人生悲凉有局限,画不出完美的圆,却依旧相信完美的圆存在着。十三邀是个好节目,让我们看见各种各样的人,一打开就想一口气看完的好节目。

    50分钟前
    • 王俊俊
    • 力荐

    其实我觉得这节目还是挺危险,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被管起来。虽然许老师态度看似和气(甚至有点扭捏猥琐),但是如果按照访谈的文本细节,节目其实充满了对时代的讽刺,批判,甚至谩骂。许到底还是个隐藏的摇滚青年。

    53分钟前
    • 河源
    • 还行

    许知远老师能不能匀一点头发给罗老师,不然给我也行

    56分钟前
    • 熘熘煤
    • 推荐

    还有什么比两个拧巴得的知识份子用长难句聊天更迷人的了呢

    58分钟前
    • 跑跑
    • 力荐

    很多人说法学教授不能流量化,我表示抖音上法律半吊子的普法简直是误导人。不要再让劣币驱逐良币了

    1小时前
    • 彳亍着
    • 推荐

    我太期待五条人了,看完觉得十三邀刻画的五条人未免过于“普通”,像贾樟柯电影里街上游荡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的音乐性是通过观众表达的,而面对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五条人的知识性变成了日常生活的活思乱想和自我学习的野蛮生长。

    1小时前
    • ttttria_yyyy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