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19

    主演:丹尼尔·克雷格,安娜·德·阿玛斯,克里斯·埃文斯,杰米·李·柯蒂斯,迈克尔·珊农,唐·约翰逊,托妮·科莱特,勒凯斯·斯坦菲尔德,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凯瑟琳·兰福德,杰登·马泰尔,瑞琪·琳德赫姆,艾迪·帕特森,弗兰克·奥兹,K·卡兰,诺阿·西甘,M·埃梅特·沃尔什,玛琳娜·福特,劳尔·卡斯提洛,雪莉·罗德里格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加布里埃尔·洛莱斯 

    导演:莱恩·约翰逊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Kyrie之歌

    • 正片

      锦绣前程

    • 正片

      乱世花道

    • 正片

      黄金十二宫

    • 正片

      花好月圆1958

    • 正片

      幻影战士

    • 正片

      亚博

    • 正片

      常在你左右(粤语版)

     剧照

    利刃出鞘 剧照 NO.1利刃出鞘 剧照 NO.2利刃出鞘 剧照 NO.3利刃出鞘 剧照 NO.4利刃出鞘 剧照 NO.5利刃出鞘 剧照 NO.6利刃出鞘 剧照 NO.16利刃出鞘 剧照 NO.17利刃出鞘 剧照 NO.18利刃出鞘 剧照 NO.19利刃出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富豪小说家哈兰·斯隆比在自己85岁生日第二天,被发现在自家庄园离奇自杀,遗留了亿万遗产。久负盛名的大侦探布兰科(丹尼尔·克雷格饰)突然被匿名人士雇佣调查此案真相。同时,哈兰的孙子兰森(克里斯·埃文斯饰)也正在秘密调查此案。当布兰科和哈兰·斯隆比家族的其他人对谈时, 他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哈兰家族没有表面上那么和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个人都想得到遗产……究竟这起命案是自杀还是他杀?似乎每个人都有嫌疑。随着一位遗产继承人的意外亮相,真相谜底渐渐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利刃出鞘》: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毫无疑问,《利刃出鞘》(Knives Out)成功了:票房暂时还不好下结论(走势不错),但优良口碑已证明其不愧是年度佳片之一。

    这部主打“推理、侦破”的剧情片,最大卖点当然是故事中的疑案,在非常典型的卖相和足够扎实的剧本加持下,《利刃出鞘》十分有引人入胜的魔力:正如海报上所说的“谁都可能犯案,每个人都在说谎。”

    推理类的作品我看得很少,对于“阿加莎情结”什么的也不懂,况且现在已经有挺多专业解读了……因此,本文不打算讲案情推理或故事细节,而只想单纯说说影片中各色人物形象。

    《利刃出鞘》的实际成片质量给了我不少意外惊喜,全明星阵容贡献出丰富精彩的群戏,表演、服装、化妆、道具等主次要素全程在线,令影片更多了一份舞台剧式的质感和美感——对于影视创作来说,相比起难以“复制效果”的推理剧情,或许这才是更具借鉴意义的优点。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部分剧透。】

    影片的设计思路十分典型,甚至可以说有些复古

    主舞台是一座远离城市的大宅,死者是享誉世界的推理小说家哈兰,时间是在他85岁生日后,登场人物是开枝散叶的斯隆比家族,疑点和问题在于“哈兰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谁又将得到他的上亿资产?”

    推理悬疑类的故事,也许天生就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势,因为角色都肩负着重要的“功能性”,尤其是在“所有人都有秘密”的环境中,必须更加紧迫、确切地展示出他们的特点和性情。

    《利刃出鞘》中每个主要角色都可以代表社会上的某一类人,他们的活灵活现让“脸谱化”在本片中能成为一个褒义词。

    先说哈兰的大女儿琳达。

    从表面上看,琳达是哈兰子女中最成功的一个,她像父亲一样白手起家、事业有成,俨然“虎父无犬女”,同时作为最年长的孩子,她也以半个“家长自居”,当意识到侦探布兰克在刺探家族隐秘时,她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露出了獠牙……可我们都知道,琳达的女强人形象都是强装出来的,创业资金是老爹给的,时刻总想证明自己,恰恰说明她的压力有多大——她是最色厉内荏的那个人。

    然后是琳达的丈夫理查德。

    理查德看似风度翩翩,是哈兰的好女婿,但实质上入赘斯隆比家族的他,心理压力一点都不比琳达小,或者说要比妻子更大,于是他才“不堪重负”出轨,而相比出轨实情曝光,他更害怕因此被踢出家族,嚼舌根、采取迂回策略等等,无不体现出理查德的焦虑和惶恐——他是最惴惴不安的那个人。

    接着是哈兰的小儿子沃尔特。

    相比其他装模作样的同辈,沃尔特显然实诚多了,“我就是吃老爹、靠老爹过活的”,平日负责打理出版公司,整天想着怎样用父亲的作品赚更多钱(比如卖改编版权给网飞),假若失去哈兰庇护,沃尔特会显得毫无价值,所以当父亲把他踢出公司时,他瞬间如丧考妣、一蹶不振——他是最懦弱无能的那个人。

    还有哈兰过世儿子的妻子乔妮。

    网红带货小达人,圣母无敌白莲花,乔妮看似蠢萌,其实最能装腔作势,在失去与斯隆比家族最大纽带后,她依然能与一家人保持密切联络本身就能说明问题,比如生日宴上不顾琳达的厌恶非要拉着她跳舞,比如哈兰掐断她“偷钱”行为后上楼问安,比如玛塔得到继承权后主动关切……乔妮精心维护着她的人设,因为这就是她攫取各种利益的本钱——她是最趋炎附势的那个人。

    另外是沃尔特的儿子雅各布。

    人称“小纳粹”,整天捧着手机上网吸纳各种叛逆、极端思维,家里人没谁喜欢他,对此他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网络上什么都有,现实世界别干扰我就行”……有趣的是,雅各布唯二两次与家人们有效交流,分别是关于爷爷遗嘱的耳语和Google如何剥夺玛塔的继承权——他是最冷漠现实的一个人。

    太奶奶(nana)是影片中颇为特殊的一个存在。

    她是85岁哈兰的母亲,没人知道她多大了,也没有谁真的愿意花心思和她交流,因为太奶奶已经老到几乎无法与别人谈话,以至于兰森和玛塔都没把她当成“有威胁”的目击证人,但她恰恰是侦探布兰克找出真相的突破口——她象征着上个时代的古老视角,更象征着社会上无数被冷落、被忽视、被遗忘的声音。

    如果说上述角色的人物形象过于典型、公式化,那不妨来看看《利刃出鞘》中我印象最深的配角,乔妮的女儿梅格,因为她是最接近我们的普通人

    靠着外公资助的学费,读了个在大家眼里没啥用的专业,有些天真、有些善良、有些拘谨,关键她是除哈兰之外,斯隆比家族中对护工玛塔最好的人。

    身为一个不甚突出也不甚讨喜的外孙女,梅格在家族中的地位本就不高,再加上母亲的影响,她比其他人更能体会玛塔的感受、为玛塔着想、替玛塔分忧,两人说是朋友毫不为过,她们自己也这么想,所以玛塔才会在一片混乱中唯独接了梅格的电话……

    但梅格,却以“朋友”的身份假装来求情,实际代表着全家人来恳请她放弃继承权——因为这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

    最后,可以说兰森了。

    某种程度上,兰森是斯隆比家族中地位最超然的一个,他不用工作,整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因为哈兰最宠溺这个大孙子,因为“兰森和年轻时的我简直一模一样,聪明又愚蠢”。

    哈兰很明事理,他知道继续庇荫下去,兰森迟早会废掉;哈兰又关心则乱,忍不住把改遗嘱的事告诉了兰森……而这个宝贝大孙子也确实“不负所望”,做出了其他人都不敢干也干不到的事。

    有这般头脑、胆色和心智,离巢后完全可以像爷爷那样闯出一番大事业——区别是,哈兰当年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能白手起家、放手一搏,而好吃懒做惯了的兰森,在十字路口走向了邪路……

    哈兰对兰森的评价确实非常到位,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外如是。

    斯隆比家族平时虽然有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在根本性问题上步调却出奇一致,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敌人,护工玛塔。

    哈兰生日宴会上大伙儿对于移民的讨论,正是他们“居高临下”态度的一个缩影:无论支不支持来美国的外来移民,怎样支持这些外来移民,斯隆比家族们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共识,即“权力在我们的手上”。

    玛塔很勤劳很专业,给了老头子足够的照料,我们认可你(这也是你该做的),甚至我们还能酌情接纳你作为“家人”——可如果你在老头子一时糊涂下鹊占鸠巢,翻身做了主人,那就乱了纲常、坏了本分

    设身处地来说,斯隆比一家人的想法并没错,子孙后代继承长辈财产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偏偏手握大全的哈兰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他最看重的不是血缘,而是勤恳、真诚的品质。

    《利刃出鞘》中翻天覆地的刀刃,正是玛塔和布兰克。

    玛塔与斯隆比家族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连撒谎都不会的她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绵羊,毫无威胁性……她像一碗清水,无论如何都切不开更捅不破这个家族的城墙,但唯独冲刷了核心人物哈兰的内心,以致这堵高墙开始从内部濒临崩溃

    玛塔更像是一把看着不起眼的软刀子,悄无声息地渗进了墙缝里——但这还不足以让墙倒塌。

    布兰克则是那个来把刀磨锋利、并刺出致命一击的天降神兵,两人合作之下才是真正的“利刃出鞘”,他们撕破了虚伪的面具,斩断断了寄生的管道,还切开了一个也许并不那么美好的蛋糕……

    当斯隆比家族看着豪宅的新主人玛塔时,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那就是影片落幕后,留给观众们的余韵了。

    即便不谈《利刃出鞘》的推理剧情,光是“人性杂烩大熔炉”就已相当出色(应该说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丰富的细节和精准的表演让这些角色惟妙惟肖地站在了观众面前,人物站住了,故事自然就先站住了一半。

    请把掌声献给这部“复古且有启发性”的电影吧。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

     2 ) 三观奇异,令人失望

    这片子过誉了吧。首先,现在的演员演这种阿加莎克里斯蒂似的故事让我有些出戏。其次,三观很奇异。在女主最初意识中,是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误才导致悲剧发生。在这种前提下,大爷愿意为你付出那是大爷的心意。可是你自己有什么脸要完人家的命还要人家的钱一边说“我不喜欢这样”,一边也不放弃继承权。真可谓又当又立。当然,后面反转了。但是我并没忘记在初始前提下你的表现... 后来,女主继续在认为自己是始作俑者的前提下,没有再考虑被暴露的风险去救管家。这被侦探称赞Good heart。我就纳闷了,你本人是护士,你认为你工作疏忽把前面搞砸了,后面又遇上认识的人快死了,你去救她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吗?这都能被称作是Good heart,你们那个世界Good heart到底有多稀缺啊?女主光环闪瞎眼了,做什么都是好人呢⊙ω⊙ 再说我见到的护士,哪个不是提前确认好了才敢给你输液什么的,合着女主连看都没看就给药,只要真相一爆,也就不叫事儿了?看来这家人以前确实对她太好了。你赶上中国医闹试试,分分钟教你做人好吗?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打针不看药名。 另外, 家属们有自己的问题,但这是人家家里的事,而且里面也不是没有好孩子。还是那句话,大爷愿意怎么分配那是大爷自己的事。所以女主你既然有这个B脸要了人家的钱,那家属围着问你凭什么也无可厚非。是啊,你凭什么呢?就凭你一张人畜无害的绿茶脸和主角光环?克里斯还是那个克里斯,也没觉出有多坏。丹尼尔克雷格这个绅士侦探还行吧,可能他想试试新戏路,而我还停留在他的硬汉形象里...

    最后,我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点,在给老头儿找保姆/护士这件事儿上,不管哪国,家属的恐惧点都是一致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小保姆撺掇大爷分财产,(就算是做朋友也可以分你财产的呦,你说你怕不怕)...所以鉴于全世界老大爷都人老心不老,大家就不能找个男看护吗?...

     3 ) 只愿新玩伴笑,哪管旧玩具哭

    最令人费解的是死者吧,大女儿拿着100万创业成功,二儿媳虽然多拿40万但自己做生意也很爱自己的女儿,小儿子无非就是老老实实当发行商,想赚点版费。根据剧情,最多也就是儿女陪伴他比较少,但聚会的状态就知道这家人还是经常沟通相聚的,哪里就到了自杀也不给一分钱的地步?就说好吧,讨厌所有子孙,就觉得护工是天使又聪明,改了遗嘱告诉最聪明的孙子干什么?!引诱他杀自己,为小护士今后高枕无忧地富裕生活扫清障碍?全剧最自私的人,就是死者,造成大女婿唯唯诺诺,儿媳和孙女像被施舍着寄人篱下,小儿子被完全操控像个傀儡,不就是他几十年的杰作?老了,喜欢新的面孔,只有她是天使,认真生活也没作恶多端的家人就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这个家庭的悲剧,根本就不是儿女是吸血鬼又对父亲冷漠至极,根本原因是死者将儿女当做了他的玩具,或者不合格的游戏玩伴,最后失去了兴趣扔在一边不说,还要抹上一刀砸个稀烂,证明自己死了也是大boss的肥皂剧。

     4 ) 阿婆「推理」片之外还重视希翁的「悬疑」(微剧透)

    《利刃出鞘》是一部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的现代谋杀悬疑片,它的剧本很具有“阿婆“精神,将背景放置在一个表面温馨实则分崩离析功的大家庭中。正如观众所期待的,大家长离奇身亡,一位侦探介入案件,通过一系列的问话和闪回,最后做出总结陈词,找出谁是真凶。故事的主体框架像是对阿婆的成名作《罗杰疑案》的改编,布兰科侦探一开始似乎是主角,但随着死者哈兰的注册护士玛尔塔的闪回,很明显她成为全片的情感中心,这与《罗杰疑案》的“我”如出一辙,我将这称之为“诱饵主角”。有趣的是,玛尔塔与“我”一样,都以侦探助手的身份示人,同样都在掩盖自己的某些行为,不过两者的结局当然是大相径庭的,不然就真成翻拍了。

    《罗杰疑案》的“我”是从读者角度来讲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使读者增加认同感。《利刃出鞘》也通过玛尔塔的视角展开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也使观众对她产生了情感认同,继而达到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的目的(即使影片已经过早揭示出一部分答案,即第一层“甜甜圈中间的洞”)。观众会站在她的立场,希望她的事情不要暴露。就像在电影《惊魂记》中,诺曼将玛丽安的汽车推入沼泽,汽车缓缓下沉又中途停顿,观众就会站在凶手的立场,焦虑地希望汽车快点下沉。这是电影赋予的移情。采用玛尔塔的视角还有一个好处,有助于夸大所有家庭成员的糟糕程度。这一点也与《罗杰疑案》相吻合,死者是位有钱的大家长,周围的亲戚都是需要钱的人,在大家长死后纷纷撕破虚伪的面具。

    在我看来,布兰科身上综合了好几位侦探的特点——他绅士的外表可以说是夏洛克·福尔摩斯般的迷人;他的南方口音,以及问话、总结的方式又与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好似阿婆笔下的比利时侦探波洛;他那明显的迟钝,多数时候可能都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的状态,或只是等待时机,等到凶手出岔子落在他手上,是典型的美剧《神探可伦坡》的风格。布兰科的盘问既荒谬又滑稽,不仅能够了解这些人,还可以了解他们对彼此的感觉。德赖斯代尔家族的每位家庭成员对死者哈兰都有自己的“心结”,又都有含糊其辞的不在场证明。他们讲述给哈兰祝寿当晚发生了什么事,但影片立即剪辑到另一位家庭成员的回答,会反驳前一个人所说的一切

    莱恩·约翰逊导演其实在前作《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中,就安排过凯洛伦和卢克分别说出了三个版本的回忆故事,堪称“星战·罗生门“。《利刃出鞘》在这一叙述方式上予以改良,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所有嫌疑人(除了玛尔塔)都在不断对布兰科和警察说谎,但闪回却总是在讲真话,这种不可靠的叙述者,彻底玩弄了观众。而布兰科对每一条新信息的反应,会让观众怀疑这名神探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聪明。除此之外,影片还着重刻画人物在接近真相时所面临的反应,几个人物在明在暗的博弈。在剧本的写作上,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自杀”与“谋杀”之间徘徊,打迂回战。哈兰的死因起初似乎是自杀,但布兰科怀疑是谋杀。后来哈兰为了保护玛尔塔而自杀,最后发现又变成了一种复杂的谋杀。这也是阿婆的惯用伎俩,她经常会用角色的自杀来换取另外一种谋杀的手段。而关键物品吗啡也是阿婆小说中常用的毒药,包括《H庄园的一次午餐》《煦阳岭的疑云》《外国学生宿舍谋杀案》《遗产风波》《悬崖上的谋杀》和《高尔夫球场上的疑云》等都有用过。

    与阿婆小说改编电影不同的一点是,它在类型惯例上做出了突破结构的尝试,过早揭晓了部分答案,直接涵盖了大家长哈伦是怎么死的(当然,会有一些小疏漏)。随着外面那个甜甜圈洞的揭开,观众不由会想,为什么故事还在继续?那些看过大量希区柯克电影(希区柯克讲悬念而不是推理)的观众会知道故事为什么在继续——电影《迷魂记》原版小说的谜底在电影三分之一处就揭晓了,剩下的情节就是靠悬念推动了。希区柯克讲求的方法是最好能尽早扭转情节,让观众参与其中,然后让悬念而不是惊喜推动情节的发展。这里我引用一篇《天才的阴暗面——希区柯克的一生》里希区柯克对于“悬疑”和“推理”两词的解释,你会更加直观:

    “推理”和“悬疑”两词常令人混淆不清,两者差距绝对是十万八千里。推理是知性过程,如追究“是谁干的”的解谜小说。可是悬疑基本上是情感过程,必须提供观众若干资料,才能展开悬疑元素。我敢说各位看过不少情节发展神秘难解的电影,各位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个人要这么或那么做。等你明白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时,电影已经演了三分之一。对我来说,那根本是浪费底片,因为其中没有情感……观众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推理引不起我的兴趣,因为那只是要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我觉得这样做并不够。

    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很早就猜出了《利刃出鞘》的凶手是谁,这都不重要——这部电影有足够的阴谋和悬念让你猜测和感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它能引起你的情感共鸣。就像之前说的,你也会与玛尔塔产生共情。

    德赖斯代尔一家全家福👪

    剧本是十分讲究文学性的,它还用到了“契诃夫之枪”的写作手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叙事策略,剧作家和编剧都会用这个方法,为的是把各部分联系在一起,使角色、道具和环境跨越不同场景密切关联。简单来说就是开始出现的东西一定要在后来用到,否则就不该出现。它源自契诃夫的原话:“如果你在第一章说墙上挂着一支来复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章,枪必须响。如果枪没响,那么它就不该挂在那儿。”片中的刀具就是这样使用的,刀具其实出现过多次。尤其在影片的闪回段落中,哈兰和玛尔塔玩围棋时曾提到过,有些人分不清真刀与道具刀的区别。最后,兰森从刀具装饰上抓起一把刀,想要刺向玛尔塔,结果却是一把道具刀。这就是“契诃夫之枪”了,或者说是“契诃夫之刀”。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但整体风格都特别英国老派侦探片的味道。莱恩·约翰逊有意向一些经典英国侦探片取经。我发现了一些,比如哈兰书房里有一尊《足迹》(1972)里的“快乐杰克”:

    《利刃出鞘》里的“快乐杰克”

    《足迹》里的“快乐杰克”

    有钱的侦探小说家哈兰也和《足迹》里有钱的侦探小说家安德鲁一样,两位家里也尽是和侦探推理有关的一切:

    《利刃出鞘》里的哈兰是个有钱的侦探小说家

    《足迹》里的安德鲁也是个有钱的小说家

    甚至《利刃出鞘》的先导海报也用了《足迹》的放大镜概念

    德赖斯代尔家的刀具装饰好似《权力的游戏》中的铁王座,现在的流行文化真是不乏对《权游》的直白致敬。不过,它应该是《死亡计中计》(1982)中的枪剑装饰的改装:

    《利刃出鞘》里的几把剑装饰品

    《死亡计中计》里的几把剑装饰品

    布兰科侦探还在提到德赖斯代尔家族时,还做过一番比喻,说他们家“真的很喜欢把刀拧成一团”,这也对应了家中这个刀具装饰。

    《利刃出鞘》里的几把剑穿侦探

    《死亡计中计》里的几杆枪穿侦探

    以及《怪宴》(1976)海报片名字体的借用:

    《利刃出鞘》海报上的片名

    《怪宴》海报上的片名

    还有《勾魂游戏》(1973)把恐吓信给A,实际却给到B,让事情出现另一种转机。

    另外,玛尔塔的妈妈在家看的电视是美剧《女作家与谋杀案》(1984-1996),是一部非常著名且持续时间很久的美国经典侦探剧集。共12季264集,从1984年开始在美国CBS电视台一直播放至1996年,之后又于1997年至2003年间陆续推出四部电视电影。

    尽管这部电影能让我想到阿婆的小说和过去的侦探片,它在在视听手段和叙事语言上是完全现代的, 并且发展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方式。毫无疑问,它带着一种古老的写作风格,并试图结交新一代的年轻观众,用写着“我的规则、我的家、我的咖啡”的咖啡杯来与周围华丽的室内装饰形成对比。这部影片有时会故意装腔作势一些,但从来没有荒唐可笑,它用侦探电影的叙事方式而不是侦探小说的传统方式展现自己的睿智,在不同阶段揭示了不同的秘密,而不是一蹴而就。它要求观众跟着角色一同知道什么,而那些看起来不称职的侦探知道的似乎还没有观众知道的多,这就是电影赋予的魅力。

     5 ) 一个个看起来都不是很聪明的亚子

    不在场证明、暗号、事件、交易,一座充满秘密的豪宅。唯一看透真相的是一个外表看似青年,心智却超过九旬老汉的战争债券推销员史蒂夫罗杰斯。

    “贺岁喜剧”这个说法近些年来似乎不太流行了,因为国内影视工业整体有了较大发展,挤进贺岁档的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不必非得是喜剧。中国电影工作者对贺岁喜剧的热情渐渐消退,美国同行却依然玩得起劲。《利刃出鞘》的导演莱恩约翰逊算得上贺岁档的老朋友了,两年前他的作品《最后的绝地武士》就有国内知名相声演员岳云鹏的加盟。这一次他的新片更是全方位刷新贺岁喜剧的工业指标。

    贺岁喜剧一定要群星荟萃,如果一大群明星刚好演的还是齐齐整整的一家人,那就更好了,给人一种合家欢的良好印象,也符合节日氛围。《利刃出鞘》早前放出的预告片向观众炫耀了其豪华的明星阵容,而且这帮明星扮演的大部分角色还是亲人关系,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有喜事》一类的贺岁喜剧。而本片的故事也确实起源于一桩喜事——老爷子过八十五岁大寿。然而喜事很快就变成了丧事,寿宴第二天,老爷子离奇死亡,似乎是自杀,却又充满疑点。他的这满堂儿孙全都成了嫌疑人。

    第一幕主要是这一家人轮流进行自述,负责听取他们证词的,除了警察叔叔,还有一个看上去深不可测的私家侦探。当然,这只是看上去而已,他一开口就有内味儿了。侦探憨憨的口音和群魔乱舞的这一家人相映成趣,感觉下一秒就会有人从角落里拿麻醉针射他然后接管他的话语权。之所以没发生,可能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口音太难模仿。

    本片演员阵容当中最有流量的是美国队长和007,可惜影片第一幕并没有他俩的对手戏,甚至美国队长都没有正式出场,只在闪回中晃了那么一小下。他在本片当中是死者的长孙,这孙子早早地离开寿宴,嫌疑最小。

    无论是侦探007,还是孙子美国队长,都不是故事真正的主角。第一主角其实是死者老爷子的护工。这位移民二代可谓宅男挚友,既能陪天天宅在家里的老推理作家下围棋解闷,又能化身虚拟偶像帮助资深宅男瑞恩高斯林戒掉充气娃娃。护工小妹身为核心人物,比别人了解更多关于老人死亡的真相。但她拥有特殊体质,一撒谎就会吐,所以她要隐藏秘密会比别人更加辛苦。

    护工小妹是第一主角,但是演员表上她的排名却在戏份远不如她的侦探007和孙子美国队长之后。这要是部国产片,绝对可以在番位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整一出比电影本身剧情还要热闹的撕番位大戏,影片也就能顺势收获与其质量相匹配的票房了。

    一个是实际戏份和剧情作用方面的主角,另外两个则是咖位和票房号召力方面的主角,三巨头在第一幕的表现空间都不多,舞台此时主要还是留给了一众配角戏骨们。各怀鬼胎的三房中,以大儿媳妇最为抢眼,其扮演者是去年恐怖片黑马《遗传厄运》的女主角托妮科莱特。之前她未能凭借在该片中的母亲一角获得表演奖提名,被视为上一届奥斯卡的最大遗珠。这次她又以整容般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徐娘半老、搔首弄姿的网红,除了增加影片的笑点之外,也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在故事推进到大约三分之一处的时候,都把她列为幕后黑手的最可疑人选。这固然与角色设定中应有的一系列做作表现有关,但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演员之前的恐怖片代表作给人留下了太过浓重的心理阴影,让大家出于本能地想把检举凶手的那一票投给她。

    相比之下,走女强人路线的长女要显得正常一些,只是反复强调自己白手起家这一点与她后来的表现对照起来看,未免有些太过讽刺。如果说这家第二代女性成员还算是外强中干的话,男性成员则是毫不掩饰的窝囊废。倒插门的女婿事业上没多少成就,花花肠子倒是不少,人前还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来。小儿子负责经营老爹的小说版权,自己不会搞创作,只有满嘴的IP运营之类的屁话,成天想着怎么消费他老子的作品。当然这一对活宝也不总是怂的,偶尔也会想要证明一下自己是个狠人儿。比如在老爷子的遗嘱宣读会现场,两人就贡献了一场范德彪级的格斗戏。这场戏凸显了本片的动作设计理念——怎么笨怎么来,别看满屋子凶器,其实没一把好使。影片后半段的一场追车戏也是在同样理念之下设计出来的,以至于片中角色都忍不住自我吐槽:这真是我经历过最二的追车了。蠢萌却不过火的追逐打闹,让人联想到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虽然角色行为的卡通化程度不像后者那么高,但都是把笑点自然而然地融入动作本身,以此展现出比刻意抖包袱更为高级的幽默感。

    这一家的二代人物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出版商小儿子的媳妇,她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库珀博士的头号私生饭,在库珀博士的婚姻方面发挥了一吻定情的助攻作用。如果库珀博士知道她嫁给了美国队长的老舅,大概会刮目相看。

    孙子美国队长的正式亮相是在影片接近中点处,也是上面提到的他老爸和他老舅贡献了史诗级格斗场面的遗嘱宣读会。这次家庭聚会中,行事吊儿郎当的孙子成了众矢之的。面对围攻,他的反击只有一句:吔屎啦你。看着一向伟光正的美国队长口吐芬芳,让人有一种看清纯偶像下海的满足感。经此一役,美国队长得以与黎耀祥、张学友、Van样并驾齐驱,跻身吔屎四天王之列。

    这一家人里看上去最精明的那个孙子,尚且都是个表情包生产者,其他成员们能迸发出多少智慧的火花,就更不敢指望了。而作为外人的护工小妹和侦探也是一路状况不断,笨手笨脚、磕磕绊绊、稀里糊涂撞大运一般将真相给撞了出来。不同之处在于,这其中有人是不够聪明却要自作聪明,觉得这样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有人则是自认愚笨,其实大智若愚,凭借生而为人的直觉和本能,轻松化解了复杂套路。

    本片在笑点的制造上使用了不少屎尿屁喜剧元素,除了美国队长台词里直接出现的屎以外,还有贯穿全片的女主角呕吐场景。你以为吐哇吐哇你就习惯了,结果每一次还都能吐出不一样的风采。屎尿屁并不一定会降低一部电影的格调,如果使用得当,反而可以成为凸显影片主题的有力武器。本片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Thrombey一家,其刻意伪装出来的所谓高级感就在反复出现的屎尿屁梗当中被消解了,而这正是导演想要的。

    先后征战贺岁档和春节档且战绩不错并有望再接再厉的国产侦探片系列已经证明了屎尿屁喜剧可以跟严谨的探案推理兼容;有着相近操作思路的本片无疑是这种类型融合的更成熟尝试,每一个屎尿屁段子都自然融入主线剧情之中,没有让人跳戏的刻意搞笑。上述国产侦探片曾经恶搞过时任美国总统川普,不过用的是类似模仿秀的粗浅手法。本片则直接把川普的移民政策放进了影片主题中当作靶子。

    其实影片首尾呼应的咖啡杯、女主角的身份设定等,都已经把导演探讨移民问题的意愿表达得很明显了。闪回当中Thrombey家第二代成员们围坐在壁炉边的那一番讨论则让原本可以适当隐晦的主题表达呈现得过分直白。不过我个人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片中形象不算正面的倒插门女婿Richard的观点,其实与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倒是颇为类似。他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移民,而在于是否合法,对此我深以为然。一些网友因为大量外国人在本国境内非法滞留而感到担忧,这种担忧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为了唤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网友们在讨论类似问题时,把重点放到了这些外国人的种族和肤色上,这就偏离了问题的本质。如果是真心仰慕本国文化,并且愿意通过诚实劳动建设这片土地,是什么种族和肤色又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和坚实的执行力来把合法的、优质的移民与那些不值得欢迎的外来者区分开。种族和肤色既不应该成为一个人遭受歧视和压迫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在他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保护色。每个人在才能与品德的维度之外,都是平等的。

    对于一部有多重反转的悬疑片,剧透的伤害是致命的,因此我上面的文字尽可能迂回,以免误伤没看过电影的观众。不过最后时刻,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狠狠剧透一把,借此证明这确实是一部符合节日氛围的贺岁喜剧:影片有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好人有好报——剧透完毕。最后的最后,是我对这个大快人心的结局的一点改良意见:我还是觉得这栋大宅子应该留给那个整天玩手机的小孙子,毕竟他是长大后要成为X教授的男人,这里很适合作为他兴办教育的基地。

    --------------------------------剧透免疫者分割线-----------------------------------

    ……

    ……

    ……

    ……

    ……

    Hail Hydra!值得二刷!

     6 ) 八十老翁数亿家产留给妙龄保姆,并为此女子割喉自杀,亲外孙不愤欲夺回家产,最终却锒铛入狱

    编剧是为了政治正确这样编吗?一个老人85岁的时候觉得资产不给子女,让子女们对立自主,反而把资产留给保姆,尼玛子女都五六十了怎么重新开始,如果子女提前知道遗嘱估计早就把老头杀了,如果子女不孝顺遗产捐了也好,可实际子女们也还不错,虽然有一些问题。这要是国内新闻老头不自杀也会被喷死的……女主除了善良还有啥?一说慌就吐本身就很假,老头为自己死了,却心安理得的继承了那么多遗产……这种价值观看的我都要吐了想杀人,最后支持美队……

     7 ) 《利刃出鞘》:登堂入室的汉密尔顿

    在黑色猎犬追逐落叶的开场慢镜头之后,《利刃出鞘》呈现了一个经典得有些刻板的悬疑设定:荒林中的哥特大宅,猩红色的内饰,恐怖元素的摆件,一具喉咙被割开的尸体,一个暗流涌动的富贵家庭,一位叼着雪茄的私家侦探。

    根据这些熟悉的类型元素和美术设计,以及片方不遗余力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挂上钩的宣传策略,观众很容易认为《利刃出鞘》是一个复古的"whodunnit(谁是凶手)"悬疑故事。但一旦你被这些障眼法成功骗进了电影院,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你对这部影片的许多预设和期待都可能并不正确。

    那个处于影片最中心的谜团其实好像没那么重要,而《利刃出鞘》真正的悬疑,是模仿着前人套路又大胆颠覆游戏规则的新尝试,像一个魔术师,左手转移着观众注意力,右手却在酝酿一个盛大的惊喜。

    血腥和谋杀固然严肃,《利刃出鞘》却同时是一部娱乐性十足的喜剧,充满着呕吐物和道具刀,精准到位的吐槽,犯蠢和犯贱的人物,和Netflix与"Baby Driver"这样的流行文化梗。

    在悬疑故事和讽刺喜剧的外壳下,《利刃出鞘》还辛辣且毫不让步地对当代政治做出点评,将川普,移民问题和阶级矛盾都摆到台面上讨论,用一座大宅和一笔丰厚的遗产,刺破“白手起家”富人的虚伪,成为音乐剧《汉密尔顿》之后又一个利用类型框架借古讽今的美国故事。


    悬疑:甜甜圈洞里的甜甜圈洞

    在film noir的年代之后,英美的悬疑故事似乎一直更多地以连续剧形式出现在小荧幕上。阿婆和柯南道尔的祖国英国自然是无比钟情侦探故事,除了全年无休地让福尔摩斯、波洛和马普尔小姐出来营业外,还源源不断出产《摩斯探长》《小镇疑云》等高质量探案剧集。美国带来的是更工业化类型化的《犯罪现场调查》《法律与秩序》等常青剧集,但近年也不乏突破性的风格之作,比如南方哥特文学土壤里生长出的《真探》。

    相比电视荧屏,近年来大银幕上的英美侦探电影显得有些贫瘠。2017年的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应该算是近年最血统纯正的悬疑电影,但质量不佳的同时又缺乏惊喜,而美国这边,上一部较为成功的侦探电影,可能还是盖里奇鸽了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在这样的环境下,《利刃出鞘》作为一部非改编非IP的纯原创美国侦探电影,显得尤为难得。

    本片导演兼编剧Rian Johnson

    影片开头,虽然警方对死者Harlan的判断是自杀,但极残酷的死亡方式,复杂的家庭情况,以及被匿名请来的名侦探,都在一开场就立马说服观众:这肯定是谋杀。那么,《利刃出鞘》的第一层悬疑就异常清晰:谁是凶手?

    解密这层悬疑的第一步,是标准程式化的问询。在死者Harlan各位亲属的回忆下,Harlan遇害前一晚的时间线被慢慢拼全。玩过剧本杀的朋友们,都知道剧本杀设置最妙的一点,就是每个参与者都有杀人动机,而在各位角色的隐瞒与揭穿中,这场问询变成了玩得有点拙劣的剧本杀游戏。

    当整个问话的主导人,远远坐在沙发上的Blanc侦探露出真容,观众肯定也意识到《利刃出鞘》还有第二层悬疑。这位总穿花呢西装,一口浓郁南方口音,在《纽约客》有专题报道的名侦探,是被一个装满现金的匿名信封雇来的,而Blanc神秘雇主的身份及背后的原因,都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持续困扰着Blanc和观众。

    在承担着铺垫剧情与介绍角色双重功能的问话桥段后,多位重要角色的动机一一暴露,这意料之中的路数一定充分地给了观众一种在过山车上系着安全带的安心感。但就在这时,《利刃出鞘》猛烈地拐了一个弯,将刚刚挑起观众好奇心的第一层悬疑直直甩出车外,在第一幕中间部分就给出了那个看似最重要问题的答案。

    《利刃出鞘》真正精彩的地方,从这里才刚刚开始。在无情地推翻预设后,它用不断更改视点角色Marta动机的方式,将悬疑类型变道到戏剧冲突,而在情感认同的戏法和紧张的剧情发展下,观众很可能已经忘记第二层悬疑的存在。

    而Rian Johnson剧作的优秀之处,在于能让《利刃出鞘》转过几个恰到好处的弯之后,毫无痕迹地稳稳转回到悬疑上,用第二层悬疑去重新唤醒然后推翻第一层悬疑。观众此时或许会意识到,解答所有谜题的真正钥匙,早就在那个看似已经真相大白的场景中埋好。


    角色:现当代混蛋图鉴

    《利刃出鞘》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的意图很明显,但除开经典的家庭设定,复古的探案方式,和叙事视角上的部分借鉴外,《利刃出鞘》与阿婆作品的内核是非常不同的。

    《纽约客》的影评人Anthony Lane指出,阿婆作品中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不协调,是在优雅和高尚的日常下,一点点揭开丑恶和罪行。但《利刃出鞘》并不存在这种不协调感,这桩谋杀案本就发生在毫无体面可言的一滩烂泥中,所有嫌疑人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贪婪而狭隘的丑角。在这种设定下,《利刃出鞘》从开场就为观众安排好了作为道德保险的视点角色:死者Harlan的护士Marta。

    看过《Legal High》酱油世家那集的观众,可能都还对那个故事中护士角色的反转印象深刻。同样的执拗老人,同样修改过的遗愿,《利刃出鞘》的Marta却毫无反转的可能:她说谎的时候会呕吐。这个戏剧性的设定一方面增添了喜剧效果,但更大程度上方便了剧情的开展以及观众对Marta认同感的建立。在第一幕,善良而无法说谎的Marta就向观众全盘托出事情的真相,更让观众毫无障碍地站在Marta这一边。如此一来,在悬疑似乎已失去魔力的情况下,《利刃出鞘》仍成功地将观众从道德和情感上都带入Marta的视角,以全新的目标和动机推动故事向另一方向行进。

    善良而诚恳的好人是非常难描绘的角色,但Marta这个角色如此让人喜爱,一方面是因为演员Ana de Armas的细腻演技,另一方面,得益于“同行衬托得好”。在死者的大家族中,Marta这个局外人是唯一关心他理解他的存在,而他真正的亲人,则是一帮各具特色的蠢人和混蛋:出轨的吃软饭女婿,无能的儿子,说着白手起家其实是靠父亲巨额资助创业的女儿,没什么脑子的生活方式博主儿媳,目中无人婊里婊气的外孙,手机成瘾阴郁的孙子。

    《利刃出鞘》这一帮今年最耀眼的卡司,完美地演绎了这群看似无过错但无比招人讨厌的角色。但这组精心设计的群像在成就《利刃出鞘》的同时也是《利刃出鞘》最大的遗憾,这些火花四溅的角色只在第一幕充当了悬疑烟雾弹的功能,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渐渐融为一个面目模糊行动统一的功能性集合体,失去了单个角色闪耀的可能。从剧情的中点,那场遗产宣读会开始,《利刃出鞘》走出了故事发生的宅子,将群像角色抛在身后,变成了护士Marta,侦探Blanc与外孙Ransom的三人戏。

    丹尼尔·克雷格和克里斯·埃文斯两位被束缚在特定角色中过久的演员,在《利刃出鞘》里迎来了真正的突破。Blanc侦探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角色,在剧情展开的过程中,观众会在觉得他是天才和觉得他是笨蛋中不停摇摆,这个名侦探到底是不是名不副实也可以作为一条生动的支线而成立。克里斯刚在《复仇者联盟4》荣获America's Ass殊荣,就在《利刃出鞘》里进化成America's Asshole,而这个富有层次,婊中带纯的小少爷形象,有助于他加速进入后美国队长时代。


    政治:Immigrants,we get the job done

    在影片最早的问话中,Thrombey家族的女婿Richard就引用音乐剧《汉密尔顿》的台词来评价Marta的单纯和刻苦。《利刃出鞘》可以看做是《汉密尔顿》的故事新编,由一位权力低位的移民对抗一群自以为有天生特权的上等美国人,同时展现出旧时美国价值与当代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

    《利刃出鞘》里的一个关键词,是self-made。大女儿Linda很喜欢强调自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立公司,但其实这个家族里真正依靠自身奋斗实现阶级跃升的只有老父亲Harlan一人,用才华和敬业建立起自己的悬疑小说帝国。Harlan所代表的是最经典的美国梦,他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以至于在快要死亡时,都只想着记下来这个新鲜的致死手段以后用到书里。

    但反观他的儿女孙辈们,都是依附于他的吸血虫,即使有才华也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Harlan和子女观念上的不同,是整个家族最重要的矛盾,也解释了Harlan为何如此看重Marta:他在Marta身上看到了他自己,这是Thrombey家那群坐吃山空的孩子们所没有的。Marta多次站在Harlan画像前的对视,和那个从Harlan传递到Marta手上的咖啡杯,都在不断提示这两位看似毫无关系的人物的相似之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Marta才是真正的Thrombey家族继承人,或者更进一步,才是真正值得拥有社会财富的美国人。

    《利刃出鞘》里另一个关键词,是birth right。在Harlan的遗愿被宣读后,Thrombey家族就常常将这个词挂在嘴边。他们相信,大家长给予他们在经济教育和社会地位上的优越,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他们也应当自然而毫无争议地属于拥有Harlan身后的财产和那座大宅。Birth right,先天拥有,是Thrombey家族区分自己与外人,美国人与移民的唯一标准。

    Thrombey一家在调查过程中都宣称自己将Marta当做亲近的家人,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清楚Marta到底是来自哪个南美国家,有人说乌拉圭,有人说巴拉圭,有人说巴西。在这群天生美国人的眼里,可能世界上只分为美国和美国之外的国家,而Marta这样的移民,只是来为他们服务的"the help"。

    在旧与新的理念冲突,特权与身份的双重矛盾中,《利刃出鞘》故事展开的这座房子成为了更具寓言意味的舞台。宅子空间与美国之间的类比,外来者面临的排挤,敌视,甚至伤害,让《利刃出鞘》成为《逃出绝命镇》《准备好了没》后又一部以类型元素探索政治表达的作品。

    在可能是今年最好的一个片尾镜头中,白手起家善良勇敢的“汉密尔顿”Marta,完成了对空间的侵入与占领,俯视着失去birth right就失去一切的失败者们。继承Harlan经典美国价值观的Marta,或许才是真正的美国人,手握咖啡杯的她,将成为这个国家,这座房子新的规则制定者。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

     8 ) 《利刃出鞘》为什么担得起“年度最佳悬疑片”的名号?

    具体评论《利刃出鞘》之前,先说结论:不出所料,它就是今年国内院线片里的TOP5

    之前注意到这部作品,还是因为它在多伦多电影节前线时的口碑大爆。而就算是在如此高的期待之下,本片仍旧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尤其是在这个侦探电影已然“过时”的时代,它的创新与稀缺更是得以彰显。

    (*下文有少量剧透,可放心阅读)

    电影以富豪推理小说家哈兰之死作为引子。在自己85岁生日的第二天,他被发现在自家庄园离奇割喉自杀,遗留下亿万遗产。由“007”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大侦探布兰科,被匿名人士雇佣调查此案,前来庄园。当他和家族的人们对谈之后,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傲慢自负的大女儿(杰米·李·柯蒂斯饰)、出轨的窝囊女婿(唐·约翰逊饰)、料理推理小说版权的无用儿子(迈克尔·珊农饰)、做假账骗钱的儿媳(托妮·科莱特饰)、时刻刷手机的“纳粹”小孙子(杰登·马泰尔饰)、“自由派白雪公主”孙女(凯瑟琳·兰福德饰)以及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由“美队”克里斯·埃文斯饰演的大外孙,一个浑身泛着油腻气息的浪荡儿。没错,每个演员,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脸,这家子已经用“好莱坞豪华阵容”这种词都形容不下了

    除了他们外,还有一个人设诡异的自带功能玩家,只要一说谎就会呕吐的护工玛塔(安娜·德·阿玛斯饰)。她不仅是哈兰的护工,也是他的知心朋友;但同时,作为非法移民者的女儿,她在表面上备受庄园中所有人的喜爱,实则被所有人在暗中鄙视。

    如同步入阿加莎的“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的系列推理故事一般,一起豪宅杀人案,一个个心怀鬼胎的“寄生虫”家人粉墨登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个人都想得到遗产,每个人都有杀人的嫌疑。

    如果你仅仅把这部电影当作是2019年的一部阿加莎式侦探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阿加莎的故事,通常会将真正的致死手法留待最后揭晓,中间有着数不清的烟雾弹和连环弯,每个人物的秘密也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逐一引爆。

    但《利刃出鞘》却是反其道而行。令人诧异的是,在梳理外每个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当晚的时间线后,我们已经大致知晓他们各自的秘密所谓何事。而在进行第一轮搜证后,电影行至中途,突然以“上帝视角”为观众揭晓了哈兰在当晚死亡的真相。

    这座好似建造于几个世纪前的豪华古宅,让电影一度产生了某种“古典气息”的迷惑性。但很快,在看似古典的影调质感、空间环境中,在看似标准模式的黑色喜剧与悬疑推理的类型中,导演莱恩·约翰逊采取了他一贯的做法:大胆的颠覆与革新。他将故事的内部逻辑与讲法都进行了解构,随着玛塔的记忆闪回,“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由此形成。

    死亡方式的揭晓,并不意味着电影开始泄气,恰恰相反,这才是正式打开这部电影的钥匙——真相背后还有多重真相,反转之后还有疯狂反转。随着遗产继承人的意外公布,最终的谜底渐渐开始浮出水面。

    需要注意的是,《利刃出鞘》看似是为观众打开了“上帝视角”,让观众宛如成为狼人杀游戏中的“上帝/法官”。但实际上,我们也只是拥有了玛塔的一部分视角和每个人的陈述证言,无法从中得出谁才是真正的“隐狼”。在不断的怀疑、推翻中,就连真相本身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所造成的观影心理的巨大跌宕,才是影片真正想要突出的部分。

    另一方面,导演破除影片表面古典感的做法,还在于安插了众多的当代元素,以重峦叠嶂的笔法将美国社会的问题抛了出来,让人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影片的当代性。抛开非常明显的对于上流社会白人生活的嘲讽暂且不谈,电影中很多草蛇灰线的细节梗,更加让人感到惊喜和有趣。

    比如,整个家族的设计会令人联想到 《权利的游戏》。而那面用大量刀与刀鞘制作而成的装饰品( 组成了一个“大型甜甜圈”),与“铁王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勾连,最后的一个反转更是令人咋舌。

    又如,电影中大量涉及的对于移民问题争议,这家人各执一词、各有说法,却连护工玛塔出身何处都一无所知。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则狐狸尾巴尽显,变脸只在一瞬间。

    而台词中诸如网飞(Netflix)、《极盗车神》(Baby Driver)之类的小聪明,更是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全程吊着人的胃口。

    此外,还有几个值得被提及的、细思极恐的地方。一个是印在杯子上的:“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这个杯子形成了整个案件的闭环与互文。另一处则是哈兰的巨型画像,这个画像在全片中一共出现三次,前两次面带愁容,第三次出现时,嘴角却含着笑意,仿佛他早就预料到了最终结果。

    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那个带有怪异南方口音的侦探,时不时会突然脱线一下,又可爱又神经质。他提出了两条理论,一则是颇为诡异的“万有引力之虹的终结”,另一则是更诡异的“甜甜圈里的甜甜圈”,下面简单做点阅读理解。

    《万有引力之虹》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讲的是二战期间,德军正在制造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箭,而美军与其盟军一方的科学家们则竭尽全力试图找到火箭基地。所有出场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侦查与反侦查的斗争中。《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颇具荒诞色彩的悬疑小说,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不公与分裂,即便战后的美国在国力上逐步强大,其潜在的社会结构仍遍布疮痍。在电影中,这个引用既是致敬,又是对影片主题的一种暗示。

    而拿甜甜圈来比喻案件的真相背后的真相,所谓的“中心缺失的甜甜圈中还有一个中心缺失的甜甜圈”,这段绕口令恰恰道出了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导演如此安排的意图所在——真相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接近真相(虚空)时所感受到的“无中心感”,伴随着家族中每个人的心思和选择在我们面前曝光,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也得以呈现

    最终,再提一下影片中极其突出的演员群戏。如开头所言,这部电影在我眼中是年度院线片中的TOP5,而它的群戏更是年度院线片中数一数二的存在——尤其是两位主演丹尼尔·克雷格与克里斯·埃文斯的颠覆演出。他们在对待各自角色的处理上,都和之前的经典形象有了很大的转型。

    总而言之,《利刃出鞘》是一部在观影过程中不断为我带来惊喜的电影。宛如一把刺入甜甜圈中心的刀子,这部电影在甜美与血腥中,给人以时而轻巧灵动、时而如“过山车狂飙”式的观影体验。它能叫人完全沉浸于此类悬疑喜剧最纯粹的观赏性中,又能在不说教的前提之下,靠大量细节的铺陈来展现社会问题。

    话不再多说,建议大家一定要去看,必须二刷。

     短评

    导演还是很擅长这种类型的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多而不乱。有模有样的商业悬疑片。

    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从戛纳的《寄生虫》到威尼斯的《小丑》再到这部颁奖季的《利刃出鞘》,今年堪称类型片大爆年,而且每一部都能走向口碑的风口浪尖。缺失中心的“甜甜圈”案件,逐层抛开悬念,猜不透剧情走向,情愿沉迷其中,无暇去想。遗产公布时美队的窃笑、探员收回公布真相时奶奶的偷乐,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高司令在奥斯卡现场的捂嘴笑。它又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悬疑推理片,家人的关系,阶层的对立,越细想越不寒而栗。“年纪越大,越难以掩饰情感,包括悲伤” 每个人都有可能撒谎,而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

    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4.5 太好看了,剧本扎实,十多个人物个个出彩,各种细节和铺垫需要二刷才能全部Get;更难得的是在如此严密的剧作之上有讽刺幽默,之下是个政治内核,尤其是第二幕之后,悬念退场,政治讽刺开始主导语调,把整个电影提升到另一个层面,精彩纷呈。莱恩·约翰逊的执导能力依然不同凡响,这个卡司更是牛逼闪瞎眼,全是硬核戏精,托妮·科莱特演的网红婊太抢眼~~

    1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讲西语出身的护工(埋设了一个语言梗),一会被说是厄瓜多尔人,一会是巴拉圭,一会是乌拉圭,一会又是巴西人以及壁炉夜话的墨西哥边境话题。似乎富翁子女,从来没有正眼看待她,认为她不过是一个随时可被替换,是任何一个国籍的帮工佣人。子女一群人嘴上说白手起家,心里念念不忘丰厚遗产,痛失遗产后的古老敌意,叫人不寒而栗。包括看似叛逆不羁反社会的家族第三代,依然带有根深蒂固的成见。匕首、呕吐、老奶奶之类的设置妙用,都令电影在类型上,有偏向黑色喜剧的幽默元素。所以实际看下来,并不会觉得电影很长。尤其是最后一连串脑补风暴,煞是过瘾。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没有推理迷会瞧得上这个案子吧?它的质量、体量与能量甚至都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莱恩增添人物数量和支线情节进行叙事注水,一个个功能化的毫无生命的沦为道具的角色除了分散注意力与提供生硬的笑点外基本是多余的,他们真的参与悬疑和谜团的助力与搅局了吗?演员选角特点,众人登场布局,稀释了真相前的迷雾,反阿婆,但实际并未跳出传统,从《神探可伦坡》到《古畑任三郎》,太多前人早就做过无数次,最后,还是向老派推理的惯式投降。你可能会说,这片子不仅仅看罪案侦破,你更要看到它社会向的一面,不好意思,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三流影迷,更没瞧上。

    1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全片最大的败笔是 美队从头到脚都写着 我的智商和我的演技一样捉急 加这么多戏给我 我自己也不信啊

    17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罗生门》般的众说纷纭、层出不穷的反转已经足够精彩,更精彩的是对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最黑暗的不是哈兰的死因,而是每个人面具下的心机和城府。大家都说玛尔塔是家人,哈兰将遗产给她后,他们又说她是骗遗产的贱人。沃尔特亲口说要好好照顾她,结果说翻脸就翻脸,甚至用她母亲来威胁她。你犯了罪,有好处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好处我就要报警抓你。一开始大家都说哈兰是自杀,听完遗嘱却又叫布兰克继续查下去,巴不得是玛尔塔杀了他。和自己无关就无所谓,哪怕是父亲的死因,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了才会在乎。一家人可以天天吵架,也可以为了遗产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因为他们知道,可以和家人过意不去,但不要和钱过意不去。没有永远的家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玛尔塔的话真是一针见血:为什么哈兰把遗产给我,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你们。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其实老爷爷在第五分钟时就已看穿了真相——当然 这句话唯有看完全片的人才会懂 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62332/

    2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哈哈哈,想要一个美队叫大家EAT SHIT的表情包!!半上帝视角下的推理与反转都很有意思,而情字当头,一点点人性的光辉还是有机会从这冷冰冰的伪善脉络中逃出生天。四星半。(许愿成功!12月2日@今天也是宝贝喵 给我发来表情包)

    2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用古典影调、英式喜剧、政治讽刺、闪亮亮卡司层层包装,唯独甜甜圈最核心的部分空了一块,没有推理进行到关键时刻那轻轻一击整个人恍然大悟的快感。解谜越深入越感受到导演对于反类型的用力又无能为力,用明到不能再明的明喻带着观众兜圈,以回避只要一验血就不言自明的真相,推理迷看完失望到萎靡。【重看2022.10.18】

    28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一家子“神仙”又请了个“大咖”神探来破案,过瘾哦,各种飙戏,感觉就像在话剧厅现场。

    31分钟前
    • 五十米深蓝
    • 推荐

    可能因为期待值太高,看完其实蛮失望的。并不“狼人杀”,大部分的家族成员也都被处理成很脸谱化的小反派,尤其故事到中后段视角完全从女主小白兔一人展开,上帝视角一开,几乎从推理变成了犯罪惊悚片。到最后谜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依然是想讲一个拉美裔移民赶走美国人的反川普式寓言。这几年川总凭一人之力到底为好莱坞贡献了多少素材灵感???还能拍点别的吗???

    34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美桃甚至已经不满足于在twi上骂川普了,这一次,他专门演了一部骂川普的电影……

    38分钟前
    • 是王帅傅
    • 力荐

    虽然案件真相没什么新意,但胜在结构玩得转,节奏上佳,台词笑点不断,连续反转让剧情不断攀升;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人设丰满,感觉有很多可以挖掘,能做迷你剧的水平,所有配角从警察到女佣都太有戏了,群戏优秀,呈现了非常舞台剧的效果,极具观影娱乐性

    41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推荐

    精彩绝伦的希区柯克/德帕尔马式惊悚情节剧,非常好的剧本和编导,Rian Johnson再次没让我失望。强对比度的视听语言非常old school也非常给力。剧本太棒了,前面每个埋下的伏笔都在后面给出合理甚至出人意料的解决,在政治层面具有象征意义,惊喜之后还有惊喜,然后再来一个惊喜,连续不断反转之后,大家蓦然回首,一切回归人文关怀,美好的人性最终得到补偿。

    44分钟前
    • 小A
    • 力荐

    年度爽片,人性试炼。剧本在原创中带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即视感,从上帝视角看谋杀依然拍出了悬念与反转。美队蛮有黑色幽默的潜质啊~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最打动我的地方...似乎是这个故事有那么些温暖?

    49分钟前
    • 推荐

    贵为美国白人的众卿家内讧一无所获,仰望着从巴基斯坦人手里买来的生父老宅;身为巴西移民的本宫站在老宅阳台,端起“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杯具轻呷,俯视着一切。哈哈哈哈……吐!

    52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9分吧,属于那种很好看电影,也算是这两年好莱坞看到的最出色的侦探推理类影片了。整个推理与反转的设计都很用心,真正做到了不到最后一步,你永远无法猜出真相。中间又有几次类型的转换,也很有心思。同时,表面是个推理片,背后又各种政治话题隐喻,各种怼川普,也是很好莱坞了。表演也都很有特点,可以的。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全篇最阿加莎的部分不是推理和反转叠反转,是好人受到考验而好人最终平安得胜,以及自始至终的善良的心

    58分钟前
    • 骤雨至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