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14

    主演: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麦肯吉·弗依,卡西·阿弗莱克,迈克尔·凯恩,马特·达蒙,提莫西·查拉梅,艾伦·伯斯汀,约翰·利思戈,韦斯·本特利,大卫·吉亚西,比尔·欧文,托弗·戈瑞斯,科莱特·沃夫,弗朗西斯·X.麦卡蒂,安德鲁·博尔巴,乔什·斯图沃特,莱雅·卡里恩斯,利亚姆·迪金森,杰夫·赫普内尔,伊莱耶斯·加贝尔,布鲁克·史密斯,大卫·奥伊罗,威廉姆·德瓦内,拉什·费加,格里芬·弗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百慕大异兽

    • HD中字+国语

      新·奥特曼

    • HD中字

      宇宙尽头

    • HD

      集中营里的摄影师

    • HD中字

      隔绝

    • HD

      氧气危机

    • HD

      侏罗纪世界

    • HD中字

      我是你的人

     剧照

    星际穿越 剧照 NO.1星际穿越 剧照 NO.2星际穿越 剧照 NO.3星际穿越 剧照 NO.4星际穿越 剧照 NO.5星际穿越 剧照 NO.6星际穿越 剧照 NO.16星际穿越 剧照 NO.17星际穿越 剧照 NO.18星际穿越 剧照 NO.19星际穿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近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务农的前NASA宇航员库珀(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接连在女儿墨菲(麦肯吉·弗依 Mackenzie Foy 饰)的书房发现奇怪的重力场现象,随即得知在某个未知区域内前NASA成员仍秘密进行一个拯救人类的计划。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现神秘虫洞,NASA借机将数名宇航员派遣到遥远的星系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在布兰德教授(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的劝说下,库珀忍痛告别了女儿,和其他三名专家教授女儿艾米莉亚·布兰德(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饰)、罗米利(大卫·吉雅西 David Gyasi 饰)、多伊尔(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饰)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颗星球考察。  他们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绝望而孤独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

     长篇影评

     1 ) 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宵,
    龙钟之年在日落时光也要燃烧并痛斥;
    要咆哮、对着光明的消泯咆哮。
    ——狄兰·托马斯

    好莱坞电影从来不会劝人安静地做个美男子,只会鼓励大家起来奋力折腾。所以,即使是一个看上去已经完全没前途的文明,也要赌上最后一丝力气去把这文明中最优秀的人送上太空,用飞船在星空中划出自己的痕迹;即使任务濒临失败,沦落异次元空间,也要奋力挥舞双臂、大声咆哮,去试图影响到似乎遥不可及的三维时空。

    不知道小女孩墨芙有没有听到咆哮声,但莫名其妙突然从书架上掉落的书本也足够吓她一跳了。她认为是鬼魂作祟,而她爸爸库珀则希望她相信科学,告诉她那是重力。

    库珀曾经是NASA最优秀的飞行员,但在这个满目疮痍、百业具废的时代,自己的技能再无用武之地,只好做了个庄稼汉。即便如此,他对飞行的热情也从未磨灭,甚至会在带着孩子们视察玉米地时突然兴起去追逐飞机。只关心飞机的库珀把方向盘交给了儿子汤姆,而汤姆则差点把车直接开到了水里。也许他是觉得现在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场噩梦,想试着通过车与水面接触时Kick一下跳转到上一层梦境去。

    一家四口兴致勃勃的去看球赛,结果因为有大光头放中子弹而导致比赛中止。败兴而回的一家人只好迎着沙尘暴赶路。

    外国电影明星到中国宣传时,国内媒体总想着弄个大新闻,问“喜不喜欢电影里加入中国元素”这类蛋疼问题,骨子里透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自信。是不是一定要从老外嘴里听到肯定的答案才觉得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真正扬眉吐气了?要是人家老外就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怎么办,就抵制他们?当然这样尴尬的情形对于本片来说应该不会发生,因为这次导演特意很贴心的加入了中国元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防霾防尘口罩。我记得上一次中国元素的加入还是08年的冠希哥和劣质手枪。

    缠缠绵绵绕天涯的飞沙居然在房间里留下了有规律的图形,而且还是个坐标。库珀决定去一探究竟。小墨芙借助杂乱摆放的层层衣物也偷偷潜伏在副驾驶座上,跟着父亲一起去冒险。

    顺着坐标的指引,库珀和女儿找到一个蝙蝠洞。这里竟成了NASA的根据地。库珀在这里遇见了过去的同事布兰德教授,以及教授的女儿艾米莉亚布兰德博士。教授向库珀父女介绍进行中的应对地球危机的计划。

    NASA先前曾派出一只考察队通过一个突然出现的虫洞到外太空去找适合人类定居的星球。目前有三个星球发回了好消息,其中就包括了这只考察队的核心领军人物、地球上最优秀的太空人才曼恩博士。考察队里其他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的照片都给了特写,唯独没拍到曼恩博士,这让人不得不对曼恩的身份这件事格外在意。

    现在NASA希望再派出一只四人小队去这三个星球上一探究竟,曾经的精锐飞行员、如今自己送上门来的库珀自然是作为飞船驾驶员的最理想人选。在库珀等人探索外星的同时,教授也会率领地球上的NASA成员赶制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巨型空间站,以便将来向外星移民。空间站的建造工作目前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关键的重力方程。教授承诺与库珀兵分两路,尽快破解方程。退一步来说,即便方程无解,也还有备选方案:与库珀同行的布兰德博士携带了数百个人类胚胎,可以在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用他们来研延续人类的下一代。

    如果计划成功,库珀的孩子们也能免于灭绝的命运,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接受了任务。但是要过女儿那一关却不容易。墨芙极力挽留,甚至搬出了书房里的鬼魂,告诉父亲鬼魂留下了“STAY”的讯息。最终库珀还是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家人,开车前往NASA的路上,他还是下意识的去探了探副驾驶座,看墨芙有没有再一次躲在下面。可惜这一次车上真的只有他一个人。也许他想的是再一次把爱玩潜入游戏的女儿揪出来,两人嬉闹一番会稍微冲淡离愁别绪。其实在生离死别面前,哪怕是一万个玩笑堆积起来的轻松感,在转身的一刻也会瞬间崩塌。

    库珀走后,教授时常来到他家看他的孩子。别看教授年事已高,照顾小孩可是一把好手。当年布鲁斯韦恩少爷就是他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后来布鲁斯因为变魔术跟人结了梁子被关进监狱,老人家还帮他短暂的照顾了一阵他的女儿。去年跟墨芙和汤姆的爸爸在学院奖上短兵相接的那个小胖子,当年他在外面睡这个睡那个的时候,一双儿女也是由老爷子代为照顾的。一来二去,擅长照顾小孩子的老教授与墨芙混熟了,后者本就天资聪颖,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学生兼助手。

    库珀驾驶的飞船离开地球,第一次与大圆环母舰对接时的背景音乐,或者干脆说就是背景音,听上去很像当年马修麦康纳参演的《超时空接触》里织女星发来的信号音。库珀的团队里除了他和布兰德博士外,还有一个黑人、一个好不容易长出正常形状络腮胡子的男人,以及两个长着大长腿但是整体上看像是大块龟苓膏的机器人。众人前往的第一颗星球是个水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看上去似乎条件相当优越,其实暗藏杀机。这里有着山一样巍峨的浪头,能一下子拍死一个人。络腮胡在这里不幸便当。按理这种出去趟雷的活儿通常都应该是黑人兄弟干的,这次他代为消受了,不过黑人兄弟也不能笑得太早。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个星球还有着与地球差异极大的时间流逝速度。当库珀与布兰德结束几个小时的亡命之旅逃回飞船时,对其他人来说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库珀只能一边看着这些年来儿子汤姆发来的视频从中感受孩子的成长,一边流泪,试图尽可能挽回一点失去的时光。

    墨芙已经长到与父亲与她分别时的年纪了。他发现教授的重力方程式似乎有问题。自知命不久矣的教授告诉了她关于方程与计划的真相,不久在病床上去世了。墨芙向教授的女儿布兰德博士发送视频通知这一噩耗,顺便告知她真相。

    还有两个目的地要去,然而飞船的燃料却难以为继,两个星球中只能选一个。剩下的三名成员中,两位男性都认为应该去大名鼎鼎的曼恩博士所在的星球,因为这个最杰出的人才所发现的星球一定是最可靠的。只有布兰德坚持要去另外一颗星球,因为那是她的爱人埃德蒙发现的。她相信爱能超越时间空间。最终还是少数服从多数。

    库珀等人来到第二个城市…第二个星球。在曼恩博士的星球上,布兰德接收到了墨芙传来的视频,知道了父亲的死讯,更了解到计划的真相:原来解开方程、建造方舟移民外星从来都只是个幌子。教授从一开始就没对这条路抱有希望。他认定女儿带着人类胚胎去逃往外星是延续这个种族的唯一出路。

    曼恩博士带着库珀去考察自己发现的适宜定居点,却突然发难。事实上当年曼恩博士是因为他男人被拐去演蝙蝠侠了,听说NASA那伙人跟蝙蝠侠很熟,本来想借助他们的力量找到他男人,结果却被派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星球来了。他说这里适宜人类生存只是为了肤悠别人来他好趁机逃走。经历一番摔♂跤,曼恩博士打倒了库珀,并抢了他的飞行器,企图与母舰强行对接。强行插入必自毙,权限不够的曼恩博士引发事故,送了自己的性命。在第一颗星球上因为非常谨慎的没有去趟雷而躲过一劫的黑人兄弟终究还是摆脱不了便当的宿命。剩下的两人,虽然靠着库珀精湛的驾驶技术,不可思议的与母舰对接成功并离开了这个星球,但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库珀向布兰德道歉,承认一开始就该听她的去另一颗星球。如今燃料不足,只好冒险借力黑洞。这一方案虽然奏效,但为了减轻母舰的质量,库珀自愿牺牲,掩护布兰德到达目的地,自己则被吸入黑洞。

    被吸入黑洞的库珀进入了五维世界,经历短暂的情绪失控之后,他找到了与三维世界的女儿墨芙的联系方法。他通过书页拨动放在书架上的手表的指针,使得指针呈现出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的诡异运动,由此向女儿提示自己的存在,并敲打出莫尔斯码来传递信息。他把机器人TARS在五维世界里搜集到的、对于墨芙的重力方程式至关重要的数据传达给墨芙,帮她解决了人类世界的最大危机。放下心头大石的库珀开始享受五维时空里纯精神的非凡体验。这一段有很强的《2001太空漫游》的即视感,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当画面由一团金黄色向环状母舰过渡时,似乎曾有那么一两秒钟出现了Doge……看来就算是进入了五维时空也依然无法摆脱精神污染。

    库珀不知自己在五维时空里呆了多久。当他醒来时,已经置身在基于墨芙的理论建立的巨型空间站上。空间站重现了地球曾经的生态环境。由于空间站里的居民区都是建立在一个巨大圆环的内凹曲面上,所以其景致看起来非常像当年莱昂纳多第一次给艾伦佩姬演示筑梦时那个物理定律完全失效的场景。

    库珀见到了已近百岁的墨芙,墨芙告诉他如今的技术比他当年离开地球时不知高到哪里去,让他快驾驶着最新型的飞船去遥远的星球接他的伙伴布兰德博士。

    ---------------------------------------------------------------------------------------------------------

    库珀进入五维空间那一段,当时也就是瞎看了一下热闹就过去了。后来再回头想,才觉得这段越琢磨越有趣。

    进入五次元以后,原本三次元的一切时间、距离对于库珀来说都可以轻松跨越。但是为了让人的脑子不会过载,所以一次只会载入空间的一部分。库珀的潜意识当然会选择最关键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女儿墨芙的房间。于是我们就看到五维空间成了他家的书架。

    在刚进入这个空间时,库珀是充满恐慌与紧张的,这时候他不会有意识的选择一个时间点去切入,于是他的潜意识会自动载入一个对他而言最刻骨铭心的时刻,也就是他与女儿分离的时刻。乍一看到这一幕,库珀难掩激动之情,不会想太多,只想着竭尽所能的让当时的自己留在女儿身边,于是那条“STAY”的信息成为了他进入这个五维世界后在手忙脚乱之下留下的第一条信息。

    接下来,随着库珀与TARS取得联系,他开始慢慢了解自己身处的时空,并想到了如何去利用它。于是他开始不慌不慢的“布置”起来了。他通过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制造一系列的异象,将自己存在于五维时空这个事实印在女儿的潜意识里,这等于是一种催眠,或者说是光天化日下的incept。这种对女儿潜意识的打磨一直持续着,一直到她放火烧掉玉米地后进入书房。当她再次站在书架前看到异常运动的手表指针时,那些原来她没放在心上的异象突然都涌了出来。这时她就像是集齐了所有证据的柯南一样,一道电光穿过脑袋,茅厕顿开。墨芙在这一瞬间认出了鬼魂就是自己的爸爸,并不是一拍脑袋就想到的,而是得益于库珀几十年来对她的暗示。只不过对于身处五维时空的库珀来说,由于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所以一切对他而言都是一瞬间完成的。

    我认为在帮助女儿解决了方程之后,库珀也没有停止与她的联系。电影里演到这里接下来就开始致敬2001然后就是脱离黑洞了。这样表现当然没问题,因为正如上面提到的,五次元没有时间的限制,一切都是瞬间发生瞬间结束的。我倾向于认为导演在这里是把后面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情节给省略掉了,而不是说这些情节没发生过。在五次元,库珀一眼就能看遍墨芙的一生。他用一瞬间就可以向处在各个时点的墨芙发出信息与她交流。所以,在那个方程解决之后,也许每个圣诞节墨芙都收到了爸爸用莫尔斯码打出的问候;当她结婚生子时,在另一个时空看着她的爸爸也用莫尔斯码发来祝福……在她漫长而充实的一生中,爸爸其实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与她分享着心情。最后,爸爸终于回到了她的身边,与她的手握在一起,为她辉煌又幸福的一生画下完美的句点。亲眼看着宝贝女儿成为受人敬仰的科学家,过着儿孙满堂的温馨生活,最后无病无灾的走完这一生,这不是痛苦,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应该是带来天大的成就感的事。这次星际之旅让库珀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诺兰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大体上就是黑又硬。这里的硬我说的不是科幻设定,因为我在这方面实在没什么发言权,唯一能看出来本片不符合科学的一点就是两个配角领便当的顺序有点问题。我所说的诺兰的硬是一种气质。同样是拍科幻,诺兰的电影没有别人家那种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光鲜与华丽,相反却显得笨重、古拙,就像是工厂里的一台看上去陈旧但却不断发出隆隆声来宣告自己还充满活力的机器。当年第一次看诺兰电影里的蝙蝠车,觉得这玩意怎么这么像一大坨鼻屎,怎么会有造型这么怪的车子。可是看习惯了以后就觉得这才是最帅的座驾,当它开过时,其他的车,无论多么豪华名贵,好像都会因为被它的气劲拂过而瞬间融化或者至少是瘫软。

    这种黑又硬的感觉主要来自于诺兰在拍摄手法方面的传统,比如坚持用胶片、不用绿幕、喜欢做那些黑又硬的模型等等。本片中还有个设定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传统。如今化妆技术非常先进,一个角色进入成年之后,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通常都会由同一个演员扮演。高超的化妆技术配合后期动画特效,让年轻演员的老年妆几可乱真,同时还减少了观众在辨认角色方面的障碍。如果让我去拍,我很可能让杰西卡查斯坦继续出演老年的墨芙,我估计她自己也会愿意挑战一下这种角色,而本片却另外找了艾伦伯斯汀来扮演老年墨芙,算是比较回归传统的一种手法。不过这个似乎也与制造悬念也有关系,因为老年墨芙在电影一开始就登场了,如果被观众看穿了身份,那后面的紧张感就会大大降低。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个个人风格很强烈的导演,他的风格就是我上面说的,黑又硬。由于只是硬,并不尖锐,所以在有的观众眼里他会显得与其他商业片导演没什么区别。这我倒觉得不是什么坏事。我从来也不觉得拍商业片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让自己的作品受欢迎没什么错,只要不是故意媚俗就好。商业片大多对观众比较体贴,所以我一向都很有亲切感。本片总体来说,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同样的风格被延续下来了,但是以前似乎被刻意压抑的亲情戏份在本片中得到了更直观的展现。感觉好像诺兰原来是个不喜欢谈情说爱的酷小子,随着年岁渐长,慢慢的在说些温柔的话时也可以不那么拘谨了。我个人觉得本片两大泪点一是库珀临行前抱着一丝期待翻副驾驶座上的衣服,还有就是最后老年墨芙握住父亲的手说,“Because my dad promised.”简单的一句话把亲人之间那种彼此依赖的感觉完美的传达出来了。

    最近还有关于这电影是不是神作、诺兰能不能称为“诺神”这一类无聊的讨论。这个我没什么发言权。但我特别看不惯一些观众一副他是诺兰他大爷的教训口吻,为了论证诺兰不是所谓神级导演也是蛮拼的。这部分观众朋友瞧不起诺兰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他是拍商业片的。就算是这些人觉得拍商业片的能力不能作为衡量所谓神级导演的指标,但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也不该成为减分项。我倒是觉得就因为是拍商业片的反而更有机会成神。神的特点是他的思想能让最屌丝最粗俗的小老百姓都听得明白而且心悦诚服。理论体系严谨完善但是曲高和寡的不是神,是教授。

    但我也不太赞同随便就给导演封神什么的,主要是如此一来会把些原来听上去很神圣的称呼给叫贬值了,而且也更显出粉丝群体的盲目性。诺兰导演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很多都是现在差不多公认的神级导演,他就是在这些导演的激励之下走上现在这条路的。诺兰本人是不是神级导演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有人 因为他而爱上电影,并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受他的启发和激励而投身电影。

     2 ) Cooper的儿子,老农民汤姆才是救世主!

    李硕:“决定我们行为的,终究是我们的情感。”——题记

            诺兰新片一出,各路讨论纷纷聚焦在黑洞是啥、相对论咋回事、什么是五维空间等物理学原理上,文青影评家们终于找到了秀逼格的创新点,这时候要不懂平行宇宙你都不好意思上豆瓣,而理聪们给影片测bug的技能则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们津津乐道那些科学漏洞的同时貌似诺兰真的就too simple了。

            然而,电影终究是艺术作品,虽然是基于科学原理的“硬科幻”,但所有设定都掌握在导演的手中,人家只是在艺术作品的框架内利用科学、表现科学,那堆公式到底咋回事、表现得准不准其实根本不是重点。科学原理与技术细节必须在作品中为导演所构造的故事服务,而诺兰牛逼就牛逼在,他构造的这个故事,人们压根没法讨论“如果”。

            当我们看电影时,到了某一高潮时刻或关键点,常常会想,如果主角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会怎样,如果发生了另一种情况会如何……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当你为其中的某一节点思考另一种可能时,整部影片就没了,甚至,在这个世界观之下的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

            比如在本片的转折点,他们从覆满海水的星球脱身后,两位主角争论下一站去哪,这场争论明显是感性和理性之争,库珀更相信数据,相信科学权威曼恩,而布兰德遵从感觉,她说,爱也许是更高层次的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最终库珀选择了前者,虽然后来证实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如果他们听从布兰德的意见驶向艾德蒙斯星,那么库珀就不会掉进五维空间,也就不会给自己发送NASA位置坐标,没有坐标他就不会见到老教授更不会向星际出发,整个故事就根本不会发生。

            同样,如果墨菲的哥哥汤姆没有守着那老房子、如果库珀当初真的依着女儿的意愿而没有离开,如果老教授没说谎……那这一切也都不会发生。诺兰把整个故事设计成了一个环形的结构,这个环形结构上的角色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根据这个环形,诺兰告诉我们,现在的行为不仅是过去决定的,也可能是未来决定的,未来留给现在的线索驱使我们做出当下的行为。

            几十年之后掉进五维空间的库珀给几十年前的自己留下了出发的线索,让一切不得不发生。也正是N年之后的五维人类——未来的“我们”,把库珀带进这个五维空间,让库珀可以给女儿传递黑洞数据。过去和未来连成一个环,这个环不仅仅像0这样简单,它类似无数个8字环环相扣,人类生命就这样不断进化发展。

            这宏伟的构造直接向我们当前所认知的因果律发出挑战,让我们重新思考“偶然和必然”这个老生常谈的哲学话题。我们始终坚信,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果永远在因之后,若发生和过去毫无联系的事情,则称之为“偶然”、“随机”或者其他什么感性的东西。但诺兰说,你当前的行为有可能是未来的你与现在的你进行沟通并留下暗示之后的结果。

            这固然很神棍,所以诺兰才引入了物理学的种种概念做出合理解释。当然,人家说的根本不是物理上的事儿。造就这一切的,是他的儿子,那个合格的农民汤姆。

            想想库珀离开之前,和汤姆紧紧拥抱,并且告诉儿子:“帮我看好我的地!”

            就为这一句话,汤姆付出了一生,甚至第一个孩子病死、妻子和第二个孩子重病也不曾动摇。这不仅仅是为了承诺,当他关掉视频录像的一刻,他就断定爸爸不会回来了。他坚守的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所以,当我第二次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演到汤姆目送父亲开车离开的镜头,画面上只有汤姆的背影和大片的农田,声音是火箭发射的倒计时,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地奔涌出来。你若是看不懂这个,绝逼认为我的泪点很奇怪。

            接下来就是这个美国red neck的必然。是他在极端严苛的环境下保护住了家里的土地、房子和妹妹的书架——五维空间和地球的交接口。如果没有他二十几年的坚守,他妹妹墨菲怎么可能再次回到原来的房间,怎么可能收到父亲的信号,收不到信号人都他妈死光了,五维人还能进化出来吗?进化不出来库珀就不能掉进五维空间就不能给自己传递坐标也就不能出发飞向太空……可能整个世界就没有了。

            说到这,你们还以为拯救世界的是墨菲或者库珀?

            拯救世界的其实是那个看起来最笨最傻最没存在感的酱油角色汤姆啊!

            库伯出发前,和岳父坐在屋前聊天时候说:“人类有探索者也有守护者。”如果库珀是勇敢的探索者,那么他的儿子就是守护者。当探索者要出发时,是守护者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他们共同代表着人类的精神。豆瓣上居然有人说汤姆这个角色表现了人类的愚蠢与无能为力,大哥你高中语文课上多了吗?

            当成年墨菲收到父亲发来的摩尔斯电码之后挥着手表从屋子里冲出来拥抱哥哥的时候,你看这位守护者的眼神,没有兴奋没有冲动,依旧是那样的坚定。再想想父亲离开时汤姆远望的背影,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诺兰注定是热爱土地的,探索者们到达的三颗星球,前两颗分别布满了洪水和坚冰,而最后安妮海瑟薇到达的艾德蒙斯星,却是广阔的黄土,那才是人类的希望。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安妮海瑟薇摘下宇航头盔转身走远的背影,居然和汤姆远望父亲离开时的背影如此相似。而人类之所以能到达那里,并不取决于过去与未来、因与果、偶然与必然的逻辑设定,也无关各种物理规律科学知识,而是来自于保守故土的信念和对至亲的承诺——儿子守护着帮父亲看地的承诺,父亲守护着回来陪女儿的承诺,他们共同守护着对家园的承诺。

            这种坚守只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这里引用微博上@大咕咕咕鸡老师一句话——“无论如何即使穿越时空也要回老家种玉米的信念支撑他飞过亿万光年!”看到这你才能吼出这个影片看起来烂俗却牛逼透了的主旨——爱是穿越时空的幽灵!

            最终只有墨菲理解了父亲。在影片开头,巨大沙尘来临前的棒球场上,墨菲曾说:“外公说你讨厌种田。”而最终,墨菲告诉后代们,父亲喜欢种田。

            父亲是真的喜欢种田,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家园。

     3 ) 有关《星际穿越》的三个问题

    1.科学的问题

    诺兰的《星际空间》有两个细节非常打动我。一是Endurance太空站到达木星后准备进入虫洞,这个只在理论上存在的高维空间在银幕上的视觉展示是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隧道洞口。在“进入”的镜头系列中,Endurance并非抽象地“嗖”一下没入球体,而是缓步接近虫洞,眼看球的体积越变越大,球形表面反射出宇宙里无数遥远星系的斑斓投影。太空站不断接近,球体表面不断扩张,变得巨大,充满了Vmax巨幕,之后才是库珀那个壮士赴死般的“我们进来了”。相比宇宙的庞大的未知和虫洞的无限细节,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站是那么渺小,尤其在Endurance到达未知星系之后飞向巨大的黑洞 "Gargantua",在明亮的黑洞辐射对比之下不过是一个几乎可被忽略的小黑点。宇宙之壮阔,人之弱小却无知无畏,这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无比震撼,充满悲怆的诗意。

    二是库珀和布兰德博士在Endurance事故之后在高速旋转中实现飞船和太空站的对接,事件演变的速度、剪辑的紧凑、配乐节奏的紧张度和细节展示的不厌其烦都让人目不转睛。我特别欣赏这一节里大环境镜头和对接细节以及宇航员们表情的反复穿插剪接,简直没有一秒废镜头,没有一刻不看得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采访中说他读罢克拉克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真正的科幻应该是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应该让他们终于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这样的仰望,就是科幻的终极魅力。

    但只靠“幻想”,科幻作品是立不起来的。没有足够坚实的科学细节来支撑、呈现想象力,作品只能是“悬幻”、“胡幻”。科幻作品里的科学细节越扎实,幻想部分的魅力就越强大。评价一部科幻电影的魅力,最根本的标杆我认为必须是科学细节,是科学的视觉表现。情节则处于第二位,为科学的推导和想象力的推进服务。

    如果和2014年的其他科幻作品比较,单从视觉效果出发,《星际穿越》的摄影其实不如早些时候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但《星际穿越》的独特性在于它要视觉展示的是人类不曾探索过的未知领域。在表现未知,缺乏参照系或评价标准时,对科学细节的精心度反映出的是创作者的诚意。尽管不是所有的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但《星际穿越》中的以下元素为其硬科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类走向灭亡的设置——环境恶化的现实主义
    ∙太空站的设计方案及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高维空间在低维空间里的投影形式
    ∙相对论对时空扭曲的猜想(包含极大的夸张,比如在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黑洞的外部视觉形态
    ∙黑洞潮汐力
    ∙黑洞内部的时空奇点的幻想

    这其中虫洞的球体展示在科幻电影中是里程碑式的,将永载影史。就连向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代表宇宙终极秘密的黑色方石致敬的机器人,都因脱离了人的形态,设计巧妙新颖而将成为经典。

    当然,《星际穿越》的体系并未能完全解决它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这其中我个人最不能释怀的是事件的因果循环(“母子怪圈”)。当然,这是一切时间旅行科幻作品都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而《星际穿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旅行题材。但既然电影提出了这个终极问题(谁把虫洞放在那),却没有试图在“改变历史”和“创造未来”之间达成和解,在我看来这始终是个不小的遗憾。


    2.价值观的问题

    诺兰在《星际穿越》里展示了面对死亡人类对保存文明火种的两种态度,他让人类在经历高维空间、时间扭曲、黑洞,以及科技发展一路狂奔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唯一的价值尺度——爱。这样的设置很难不让一名中国科幻迷联想起《三体》。

    就如同《三体》因为这个最终选择所受到的最大批评,《星际穿越》也因这种近乎言情电影的设置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纽约》杂志和NPR的影评人David Edelstein在极大赞扬了《星际穿越》的视觉效果后说电影的后1/3简直“俗不可耐”,把一个了不起的科幻故事降格成了庸俗的滥情剧。“煽情”,基本上是对《星际穿越》最普遍的批评。

    我个人对“煽情”这件事的“情”看法中立——毕竟一部作品终归要努力调动人心,我甚至还相当欣赏“爱”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最终钥匙这个结论。造成煽情结果的关键不在情本身,而是这个“情”的表现方式,尤其在一部严肃的硬科幻电影里,“怎么煽”才是关键。一个好的科幻作品其实很像我们在科学研究里建立模型:“幻”的部分在于建立假设——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科技发展已成现实, 目前还不能证实的猜想已被证实等等;“科”的部分则是假设之后的一切事件演变、情节走向,一切都在假设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逻辑关系,呈现合理的证据和论证过程。科幻可以在设立前提假设上天马行空,这之后却不能胡乱推导,不能在逻辑关联上掉链子。哪怕结果指向的是超越逻辑的情感信仰,推导过程也必须严格遵守思维逻辑,偶然却终必然地呈现系列事件的前后关联,一步步推向那个终于无可避免的终极真相。

    在分析《星际穿越》之前,我们先来简短回顾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在《三体》里让宇宙的命运导向爱的。

    《三体》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是“面壁人”罗辑,二是“圣母”程心”。前者由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终于走出个人小天地,直到承担起全人类命运,其契机是为了在“末日之战”中拯救妻儿。 虽然爱的最后落脚点是罗辑这一个家庭,但情感驱动的人类文明和纯逻辑驱动的三体文明的较量却是贯穿《三体》系列整体的。换句话说,“爱”的出现在整个故事里有非常充分的铺垫,它从最开始就被设计并紧密渗透至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最后的故事走向里,尤其在《三体II》的结尾,刘慈欣甚至特别安排了三体文明观察员来强调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人物罗辑从始至终对爱的选择都是合理统一的,并不需要超越逻辑思考的信仰的僭越。这个层次上的爱的归总,不是煽情。

    再看程心,在《三体III》中,这个学识出众,因“阶梯计划”而为整篇宇宙史诗埋下契机的人物是个十分蹩脚的“拯救者”,她与罗辑最初的玩世不恭正相反,几乎是沉醉于同情心与泛爱的泥沼中不愿自拔,毫无领导能力,每每在涉及全人类生死命运的重大选择前掉链子、犯错误。然而刘慈欣偏偏一次又一次把这样一个人物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让她代表全人类说话。在这个巨大的不合理面前,故事的终端指向了信仰,因为无论谁作领袖,在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不论人类文明再怎样技术爆炸,再怎样选择采纳最正确的科技进步之路,面对宇宙终极真相,死亡只是早晚问题。除了献祭之爱,其他一切统统不值一提。

    《三体》在程心这个层次上爱的归总是有逻辑断层的,需要价值观的飞跃,是为煽情。然而这样的煽情是通过一个庞大的科技进化、历史推导、宇宙命运终端走向的系列过程才终于实现的,它严密、缓慢、步步渗透,直到最终变为哲学性的思想升华。哪怕读者的看法根本不同,不买账这个“爱是永恒”的终极结论,那也还得是佩服大刘指引整个宇宙走向爱的叙述过程。

    那么对比一下,《星际穿越》里,诺兰是怎么煽情的呢?

    他其实也有充分铺垫,无论是地球上长长的看似无关大体的家庭生活,还是太空站里库珀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的视频电话,都是在为后面爱的回归铺路。Ann Hathaway的角色布兰德博士凭借直感要求去勘探另一个星球,并点名爱有可能是一整人类尚不理解的却真实存在宇宙力,就更是情节安排上的关键一笔,看似不经意,却是打开整个电影谜题的钥匙。

    但《星际穿越》最大的问题在于:库珀的女儿墨菲作为人类命运的拯救者,是怎么推断出小时候家里的“鬼”就是库珀的呢?

    电影里唯一给出的论据是库珀临行前送给墨菲的手表,却没有什么推导论证过程。或者说,这个信息如果不是库珀传输的,或者墨菲不认为是库珀传输而是其他一些他们当初理解的高维生物,人类也照样可被拯救。墨菲对库珀之爱从而解读出了数据信息这一节,要求观众必须跳离逻辑推理选择“信”。

    这种要求逻辑断裂的情感推导,我认为是造成David Edlestein所说的“俗滥戏码”的关键原因。墨菲这条线的薄弱(一方面也是为篇幅所囿)是《星际穿越》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煽情结果的关键。这条线在对爱的表现方式上,《星际穿越》远逊于《三体》。

    但另一方面,库珀对墨菲的爱传达出了关键性的数据信息这条线却是前后贯通的,其对“爱”的科幻表现形式上甚至超越了《三体》。

    在黑洞里,库珀终于恍然大悟后,向机器人Tars解释为什么他存在的这个小小的高维空间的三维投影恰好是他离开地球之前的那一天时,他说爱,作为一种力,指引他来到了这个方位——就好象重力决定了三维世界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爱,作为一种高维的“量子力”,可以决定人在高维空间里的位置,也就是人将出现在低维空间投影中的何时何地。后来库珀在失去意识之前看到了Endurance空间站他们通过虫洞时的布兰德博士,有了那个神秘莫测的握手,这也同样是爱的力量。

    在《三体》(和大多数的科幻作品)里,爱作为超越物理规律的信仰,是脱离物理空间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力量,人类对爱的回归是确认自身存在价值的坐标,这个回归是抽象的,哲学性的;但在《星际穿越》中,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而被描绘成了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就跟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相类似,实际参与了宇宙的物质组成,甚至很可能是高维空间的某种基本力形态。《星际穿越》试图对爱进行的这个具体的、物理态的力学解说方式,是极具突破性的,非常惊艳。

    我不能确认《星际穿越》对爱的这种力学解说在科幻史上是否绝无仅有的,但不管你是否接受他的这个猜想,我认为这都是让它最终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品的价值关键。


    3.哲学的问题

    说完了“爱”的问题,再说说黑洞的问题。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银幕黑洞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电影中宇航员大卫在经历了一些列和飞船电脑斗智斗勇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隧道一样的空间。这个进入空间的镜头有近乎十分钟之长,没有对话和任何情节发展,就是光影在银幕上不断变幻。大卫通过的这个隧道式的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进入黑洞。在这个漫长的视觉隧道结束之后,大卫来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自己迅速变老,代表宇宙终极奥秘的黑石再次出现,还有一名星孩。

    和《2001太空漫游》比较,诺兰对黑洞的展示是具体的,从无边无际的飞沙到以三维形态投影存在的高维时空都触目可见,可逐一逻辑分析。在黑洞时空扭曲的内部,库珀的行为依然和之前拯救人类命运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终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通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合集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黑石的出现和星孩的诞生彼此之间没有叙事上的逻辑关联,甚至任何一种试图把黑洞边界之后的内容和之前进行叙述性上逻辑关联的尝试都将失败。换一种说法,诺兰的黑洞之旅是以已知推测未知,是给出答案,是闭合的;库布里克的则是以未知表现未知,是提出问题,是开放性的。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维度变幻,任何以肯定状态存在试图给出答案的方法有可能被证伪;而提问题则是老实的(或狡猾的,取决于你的判断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01太空漫游》能由科幻终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对比之下,《星际穿越》对黑洞的视觉展示是无比壮丽的,而既然我们现在谁都不理解黑洞,都在猜想,都不确定,那么诺兰在电影中所进行的“爱”的猜想也便未尝不可。然而一旦提出解说,就难免落于巢臼,尤其这个解说只作为完整故事的结尾匆匆出现,不再进一步被逻辑拆解分析研究。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终于走向严肃的信仰。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4 ) 劇中的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ylan Thomas, 1914 - 1953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切莫溫馴地走入良夜
    日暮之年應燃燒咆哮於終盡
    狂怒,咆哮著對抗那光的減殞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5 ) 【含剧透,慎点】关于DR.MANN星球毁坏的机器人的猜想

    唔,私以为那个机器人其实是布兰德教授和领袖MANN在离开时设定好的,因为人类会撒谎的,影片里也反复在纠结那个90%忠诚度什么的设定,所以为了防止远征军里面会有人因为不想死就发假坐标回地球,布兰德和MANN应该是在第一批随行机器人上设定了【一旦发现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就启动自毁的装置】。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要求人类指纹来确定一下的原因【为了证明人在机器人边上,可以一起炸毁,同时也可以让远征军快速死亡,不要太痛苦】……

    因为MANN是领袖,而且他一直在讲什么要毁灭人性之类的大道理,应该成功骗过了布兰德/或者本来就是他提出的,所以他知道这个装置的存在。

    在探索完星球发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他自己手动毁坏了机器人。

    而不是他到外星球以后设定了这个陷阱等救援队过来的时候炸死他们【这也太超现实了……有没有那么聪明啊=。=

    只是刚好遇到塔斯说要修好他的同类,因为塔斯在电影里说过他早就怀疑了MANN,我猜塔斯是知道这一设定的,所以他见到自己的伙伴“尸体”的时候就有所怀疑了。MANN灵机一动想起这个设定,想顺便把剩下两人或者随便谁炸死一个算一个,就说需要有个人类在旁边看着……

    恩……不知道是我脑洞开太大,还是编剧太腹黑呢,总之我是这个感想……有木有看过电影的小伙伴来一起讨论下呢……

     6 ) 老者应该咆哮,不该坐以待夜。

    标题引用的是在电影中频现的台词,源自威尔士诗人Dylan Thomas的最有名的一首诗《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着实令人震撼。港版的翻译原话记不太清楚了,也不知道国内版本会怎么翻译。看完电影以后,对这句话感触颇深。老者,什么是老?时间,生命,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维度不同次元,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一辈子的岁月。好了,我已经说完整部电影的核心了。剩下的什么拯救地球和人类,亲情,爱,都是附属品,熟悉做菜的人应该明白,食材和火候都掌握好了,最后的调味也无非就是有时候突发奇想多加少加或者乱加而已。

    看电影之前,我是诺兰的粉,看盗梦空间还是在美国上学的时候,犹记得一边努力练习听力,一边啧啧称奇的自己。后来回国以后突然发现,粉丝往往是很极端化的一种生物。我很好奇为什么大家不能多些包容和客观,既然两派阵营都有大量拥护者,那崇拜对象一定有他可取之处,所以我从来不会黑科比蜜詹姆斯,褒诺兰贬大卫芬奇,喜欢陈奕迅讨厌周杰伦(or讨厌昆凌),买Zegna弃Hugo Boss——我只欣赏比赛,沉溺音乐,享受电影,品味生活。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诺兰也是人,不是人类文明已经进化到五次元以后的神,他是个有才华有执行力有自己想法和风格的导演,仅此而已。所以,面对这部并不完美的电影,观众不该用自身的偏执去放大那一点缺漏,也不该用内心的偏袒来一味给诺兰的作品“美图秀秀”。

    总体来说,我相信这会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电影,坐在我旁边的女孩一直玩手机,右边两位五十多的中年夫妇一直打哈欠,而我时不时挺直腰部,生怕错过下一幕的剧情,要不是接近三个小时的跨度太长,中间有一次膀胱快要爆炸,我是绝对舍不得起身去wc的。女孩和老人都具有代表性,就好像我父母觉得盗梦空间鬼扯无聊一样,我相信他们如果来看这部娱乐性只有盗梦空间十分之一(数量词而已)的电影肯定更想睡觉。而大部分女孩(女权主义者请把前面的大部分换成一小部分)或许更爱看爱情片,文艺片,抱爆米花看银河护卫队。那么你一定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看这部电影,我强烈建议以下观众来观阅本片,now listen:
    1. 想普及一下基本的天文知识和物理知识的
    2. 想经历一次模拟穿越虫洞,黑洞的科幻迷
    3. 从小喜欢看discovery频道,科学天文纪录片,或者某个夏日抬头仰望满天璀璨星空(我小时候在夜晚抬头是能看到星星的)陷入沉思,地球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哪些一个个发亮的点是比地球大几百倍几千倍的星球吗?我们看到那些光的同时,其实那些星球是不是已经灭亡了之类的问题的可爱小朋友,你们来看这部电影是在圆梦。我小时候如果能看这么先进的电影,我可能现在就不在中环做金融,而是心甘情愿去NASA扫地或者送盒饭了。
    4. 闲着没事干想看电影但是又害怕遇到垃圾片的,这部电影无论音乐,摄影,剪辑都沿袭了诺兰一贯的水准,就算你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的话,应该也不会觉得被骗钱了。
    5.想约会泡妞的男同胞们,如果你的女票刚好是我上面说的1那一类的,那么她可能会让你牵个手之类的;如果是2,可能会在看完电影之后跟你去酒吧喝两杯继续深入讨论;如果是3,那么恭喜你,今晚你们可以Get Laid之后一起喘着气抬头等雾霾散去,看能否目睹超薄浮点银河系。

    总结一下吧,与盗梦空间或者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缺乏娱乐性,更多的像是一部接近三小时的严肃地讨论时间,宇宙,黑洞,以及人性的科幻纪录片。我不得不说,这里没有普罗米休斯里面的人类祖先或者神灵的存在,没有银河护卫队里面那么生机勃勃而奇幻的星球,除了有几处台词有点冷幽默的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很沉闷的一部电影。他们一共去了两个星球,其实预告片里都有了,一个是被水覆盖的,一个是温度很低的荒凉的,都不适合人类生存,我所谓“探险家”的心理在抵达这两个星球之后是有些失望的,平心而论,我渴望看到一个更加难以想象的世界,一个在经历了漫长星际旅途后令人震撼的世界,或许是阿凡达那样的世界?或许是比地球更富饶更美丽的世界?我只知道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内心变得非常平静和深沉,而且意识到这一苍白的可能性:整个宇宙只有地球这样的唯一拥有孕育生命条件的行星,但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不会停息,追求我们起源以及何去何从的信念不会灭熄,那才是令人热泪盈眶的原因。如我所言,我勉强算得上是小时候仰望星空思考where we are的那一类,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场圆梦。这个梦,是那些打一星和两星的人不会懂的,你不必强迫他们改口称赞,这些梦,属于你自己,属于你在每一个仰望星河而陷入思考的须臾。

    看完电影之后打电话给女朋友,在我一个人去看电影的这几个小时,她一个人去逛了街。电话里她有点心虚地说,今天试的衣服都挺好看,我便猜到她又买了很多衣服了(不到一个月买了至少十几件了吧),我以为我会生气批评她,但是我出乎意料的说:自己喜欢就行。为什么?因为忽然觉得我们脚下的这颗蓝色星球很渺小,世间万物包括那些与我们羁绊相关的人和感情,都是那么珍贵。珍惜时光,善待身边的爱,敢于去探索和冒险,这或许是诺兰想要在这么大的题材下面最希望表达的心意。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等到生命垂暮之时再去咆哮和燃烧,
    因为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


     短评

    整场基本屏住呼吸,瞠目结舌,无话可说.在香港这么多年除了电影节我第一次碰见放映结束观众集体鼓掌的.去年看完Gravity我觉得太空科幻片已经拍到头了,然后Nolan大神把我这点眼界碾压得粉碎.三体迷不必再较真拍三体这事Nolan已经把后半部给拍了.

    4分钟前
    • 我怀念的
    • 力荐

    致女儿书。全世界的导演都在解决时间问题,拍科幻片的诺兰更是。不管别人说好还是不好,它都值得你进电影院。这部诺兰电影有一个硬邦邦的外壳,内里却是软绵绵的情感。大半时间,它是缓慢的文艺片,一小部分是科幻恐怖片。因爱生忧,有爱不死。有人这么说。

    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安妮海瑟薇最后变成了谁?对了,女娲嘛。

    8分钟前
    • 周杰伧的小粉丝
    • 力荐

    对我们来说二维空间就是一张纸,从纸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最快的方式是把它折起来。对五维生物来说三维空间也是一张纸,是可以折起来的。他们不仅可以将三维空间折起来,对他们来说时间也是实体的存在。根据相对论,黑洞附近的引力太大,时间会变慢,米勒星球1小时等于地球7年。米勒星球的配乐《Mountains》有密集的滴答声,每滴答一次,地球上就过去了1天。《星际穿越》的黑洞并不是随便做的,电影上映5年后NASA发布了一张黑洞的效果图,证明了《星际穿越》的黑洞模型是严谨而准确的。 为了拍玉米地,诺兰真的种了一片玉米,拍完电影卖玉米还赚了钱。为了拍五维空间,诺兰真的搭了一个五维空间的景。也许100年后的人们看这部电影会比我们更加感到震撼,因为他们会发现这部电影很多设想都是对的。奥斯卡欠《星际穿越》一个小金人。

    9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2011年11月有《雨果》,2012年11月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3年11月有《地心引力》,2014年11月有《星际穿越》,……前三部电影分别获得11、10、11项的奥斯卡提名,然后都拿下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星际穿越》2015年的奥斯卡提名数和最佳摄影+视觉效果拿奖的可能性?……

    1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看完没人起立鼓掌,因为全跪着。

    15分钟前
    • 大夫唐
    • 力荐

    三体迷们不用担心电影版会拍的稀烂啦!章北海船长,面壁人希恩斯,高维碎片,青铜时代和万有引力舰太空大战,冬眠和星际航行,三体世界的荒芜,高维世界的样貌,云天明的童话,诺兰新作中一次性看完!#刚刚看完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感觉自己萌萌哒#

    19分钟前
    • 喵喵猫
    • 力荐

    严格说,这不是一部太空电影,太空片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能打破伦理性视角,而从超越维度(宇宙论,宗教)重新把握人类社会。而诺兰的努力,则更近于用物理学之外的盲点,拔高人伦价值。这个观点借电影视听效果获得了情感上的保证。但也牺牲了形而上的深度。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分级,我决定叫他逼级片。

    2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能抵过你此生的岁月。

    25分钟前
    • 比岁月含蓄
    • 力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英雄气笃,儿女情长。

    2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两星半给配乐演员和几个画面分一下。诺兰电影里对人性的阐述简直就像中学生一样自以为深刻又理智,结果剧情转折啊非正面人物啊都快成unintentional comedy了。视听方面除了有钱有技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创新,还有诺兰拍动作戏太!难!看!了!还好是用的赠票。

    29分钟前
    • \t^h/
    • 较差

    非常理想化,所以显得很有种,没有公司敢让任何人拍这样的电影。致敬库布里克的镜头体现了导演的少女心。但有2001珠玉在前,我认为这部顶多和它并驾齐驱。诺兰尽其所能拍出了触手可及的科幻,硬核又充满人性,温情又隐含黑暗面,让人潸然泪下。“理想化”是不是削弱了剧本?大家保留各自意见吧。

    32分钟前
    • Rebel Scum
    • 力荐

    一边太空冒险,一边是通俗的情感戏。无论外表多硬科幻:虫洞、黑洞、太空冒险、多维空间……最核心的仍是亲情与爱。科学与理论其实都是为感情服务的,用很硬的外壳包裹最柔软的情感。也因为此,它不会是2001那样严肃伟大的科幻片,但却有更饱满的感情。包括那些泪点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诺兰的科幻片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不是一个体系。

    34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以地球全部北京化(咦?)为背景的近未来硬科幻,对虫洞、重力和时间维度都有新颖的理解,刻画的浩瀚宇宙让人目眩。可惜诺兰的野心太大(真的是bigger than bigger!),而且把人性拔那么高,到最后就成太空神棍片了...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太壮阔了,无以言表!40'渐入佳境,80'叹为观止,120'泪流满面,160'恍如隔世…不曾如此贴近浩瀚星空,被它环抱;不曾如此触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维幻境。瑕不掩瑜的科幻神作,刷新视觉的IMAX体验,观影前撒好尿,准备接受近三小时的泪腺洗礼。“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超越时空感知它的存在”-发自豆瓣App

    3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就是……看完这个片子……一出影厅……再看到走廊里其他电影海报……就觉得……它们都特别没意义……哈哈……

    41分钟前
    • 少数豪
    • 力荐

    我想给100颗星,这可能是我至今看过最令我震撼的电影了。到电影结束时候还不断流泪,奇迹不是因为有上帝 也不是有什么不可知的 某种力量,正是我们自己,人类不相信人类的力量把那些我们无可预知的奇迹都认为是上帝的功劳。若兰把我的世界观如此震撼人心的展现出来,我感觉我现在都激动得语无伦次了

    42分钟前
    • CSUMMERY
    • 力荐

    相比诺兰之前的片子,这部显得比较慢热。然而前两段的层层铺垫终于迎来了第三段主题呈现的水银泻地。Inception仅仅一笔带过的亲情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母题。麦康纳和查斯坦的精湛演技,胶片IMAX呈现出的影像质感,实拍特效的震撼人心,平行剪辑的完美流畅,寂寞大叔创造性的管风琴配乐,神一样的诺兰

    4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